![]() |
首页 > 临床报道 > 正文 |
我科学家研制成功广州管圆线虫病检测新方法 【 2006-10-05 发布 】 临床报道
一度在广东、浙江、北京等地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如今有了更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由潘长旺、梁韶晖两教授领衔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试剂盒的研究》项目在浙江温州医学院研制成功,并于近日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该项目研究人员历时3年多,承担了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诊断以及循环抗原诊断试剂盒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通过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单克隆抗体,在国内首次研制并建立了以2株单抗为基础的双抗体夹心ELISA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实用检测方法。 用该新检测方法分别检测被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小鼠和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其敏感性高于国内外所检文献的检测结果,且特异性为100%,检测结果稳定。同时,用这一方法的诊断试剂盒开展检测,还具有检测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操作人员无需其他特殊仪器设备,便可在3-4小时内获得较满意的检测结果。 目前,采用该新检测方法,工作人员已先后成功检测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39例、云南昆明和广州等地的临床症状疑似病人血清17例,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人2例,排除15例,有效减少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误诊和漏诊。在今年6-8月北京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后,该检测方法在疾病诊断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asis cantonensis 广州血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的幼虫(偶或成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疾病。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发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较复杂,且病原体检出率极低,随时都有可能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该病原只存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由于生食追求鲜味的不良生活习惯的误导、不当的商业行为和人口流动等因素,该病现己由南北移。仅今年6月-8月,北京就有111人感染此病。 由浙江省科技厅组成的项目鉴定专家组认为,本研究成果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考核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有效保障人民健康、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损耗,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更多关于 圆线虫病 的新闻《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