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15号从青海省卫生厅了解到,我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基本消除了儿童克汀病的发生,全省儿童总体上处于碘营养适宜状态,全民碘营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 据了解,我省碘缺乏病流行非常严重,重流行县达21个,都是贫困、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全省每年共出生新生儿6.1万人,21个重流行县每年出生新生儿4.3万人,占全省总出生人口总数的近70%,由于母体碘摄入不足,胎儿、新生儿极有可能发生智力残疾。碘缺乏病流行区儿童智商水平比正常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碘缺乏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我省整体人口素质、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上,我省盐湖资源丰富,工业用盐、私盐冲击碘盐市场情况时有发生;各民族语言、生活习俗、生活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别,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造成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难度大、进展慢,从而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为消除碘缺乏病,近年来,我省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先后制订了《青海省地方病防治条例》、《青海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工作方案》等法规和文件;各级卫生部门对碘盐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居民户进行规范化监测,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各级工商、质监、卫生、盐业、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打击私盐和非碘盐的力度;通过实施“中央转移支付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碘缺乏病防治项目”、“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项目”等,促进了碘缺乏病科研和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我省把防治碘缺乏病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为碘缺乏病流行区和重点防控地区农牧民贫困人口免费发放碘盐,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渠道畅通、供应有序、保障有力的碘盐供应网络,提高了碘盐生产合格率、碘盐覆盖率及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监测数据表明,我省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由1999的55%上升为88.1%,碘盐覆盖率由71.7%上升到92.6%,8-10岁儿童甲状腺肿率平均控制在5.4%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