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与异体B-PT-B重建ACL术后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异体重建的总体临床效果接近自体重建,近期疗效预示其前景良好。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运动系统常见损伤之一,伤后关系疼痛、稳定性差、自然修复困难,严重影响人的正常功能活动。 中华外科杂志二月第二期刊登一项研究,研究者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采用B-PT-B术式重建ACL的患者187例,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共142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49例,年龄15~57岁(平均26岁)。按照异体和自体B-PT-B重建进行分组,其中自体组38例,异体组104例。术后随访时行X线和KT-1000检查,并按照IKDC、Lysholm、Irgang、Larson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采用分项评分对疼痛、肿胀和膝关节松弛度进行评估。比较自体与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杨柳等研究人员研究显示142例患者随访时间6~43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时移植物位置良好,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 mm.异体组: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85例(81.7%),Lysholm评分(82.8±8.5)分,Irgang(79.2±7.3)分,Larson(86.7±3.1)分。自体组: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29例(76.3%),Lysholm评分(84.6±9.5)分,Irgang(79.5±7.6)分,Larson(88.9±6.8)分。以上综合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项评分中,疼痛评分:异体组(21.4±3.6)分,自体组(16.3±5.2)分(P=0.012)。肿胀评分:异体组(6.7±3.3)分,自体组(10.0±0.0)分(P=0.011)。关节稳定性评分:异体组(14.7±5.1)分,自体组(16.0±6.8)分(P=0.212)。 因此可见 自体与异体B-PT-B重建ACL术后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异体重建的总体临床效果接近自体重建,近期疗效预示其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