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临床报道 > 正文 |
第八届亚太地区甲状腺会议报道 甲状腺肿瘤研究动态 【 2007-09-03 发布 】 临床报道
在第8届亚太地区甲状腺会议上,甲状腺结节和肿瘤方面的报告占所有交流内容的1/3以上。 意大利锡耶纳大学Pacini教授在会上作了“低危和高危甲状腺癌:临床治疗区别”的报告。Pacini教授指出,中高危甲状腺癌在甲状腺全切后还应进行放射性碘治疗,以清除残余甲状腺,而低危肿瘤可以不进行清除治疗。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术后碘治疗会为直径<1 cm单发分化性甲状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益处。肿瘤直径>1 cm或有转移者均应手术切除。现在主张放射治疗应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兴奋后进行,与传统停用甲状腺激素使患者出现甲低后再进行治疗相比,两种方法疗效相当,但前者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减少辐射对机体的损伤。 颈部B超及剌激后测定血中甲状腺球蛋白(Tg)已成为甲状腺癌随访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对低危肿瘤患者不需要进行更多检查,但对中高危或血中有Tg抗体者还需进行诊断性全身扫描。对Tg升高者给予100 mCi治疗剂量的131碘后再行全身扫描可在80%Tg升高者中发现病灶,尤其是微小的弥漫性肺部病灶。对病情较顽固者应每6~12个月进行1次临床、生化、影像学检查及放射性碘治疗。对临床治愈者每年进行1次临床检查并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和Tg。 对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应如何处理一直存有争议。日本学者报告了对4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162例是术后诊断的偶发甲状腺乳头状癌)平均6年的随访结果。257例接受了甲状腺周围组织切除,其中188例(73%)有淋巴结转移,11例(2.6%)随后发生局部和淋巴结复发,6例(1.4%)在随访中发现有远处转移,其中3例死亡。研究者建议,所有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均应手术切除。 我国学者介绍了甲状腺结节诊断过程中几种主要检查方法的意义,强调了细针穿剌活检细胞学检查的重要性。 中国台湾学者报告了67例低分化甲状腺癌的临床进展。53例接受了甲状腺近全切,其中45例术后接受了131碘治疗及对远处转移的治疗。在近6年的随访中有34.3%(24/67例)死亡。提示低分化甲状腺癌的预后远差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韩国学者报告了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对36例经细针穿剌确诊的滤泡性病变进行手术切除后,15例病理诊断为恶性,其余为良性。术前对患者进行FDG-PET检查显示,良恶性病变对葡萄糖的代谢没有差异,表明FDG-PET对指导治疗滤泡性病变手术的价值有限。 韩国学者还总结了33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特点。男:女为4: 29,平均年龄为63岁,89%同时有桥本甲状腺炎,其中48%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33%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后者预后相对较好。 美国学者报告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甲状腺激素受体(TR)突变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TR与逆转录病毒v-erbA癌基因的结构同源。研究者将TRb突变体嵌入小鼠,小鼠自发甲状腺滤泡癌。进一步研究证明,该小鼠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下降,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激活凋亡来延缓甲状腺肿瘤进展。 此次会议上还有许多关于BRAF基因突变的报告。韩国学者通过对11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回顾研究发现,微小乳头状癌与大乳头状癌在BRAFV600E突变及其他肿瘤标志物间并无差别,说明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可能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早期临床阶段。美国学者介绍了近年来BRAF基因的研究进展,认为BRAF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启动和促进因素。菲律宾学者试图通过检测细针穿剌标本中BRAF基因突变来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但在35例甲状腺结节(12例良性,23例恶性)中未发现1例BRAF基因突变。日本学者研究了抑制小RNA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的治疗作用,提示miRNA-17-92可能是治疗的新靶点。 韩国学者报告MHC-Ⅱ类抗原的表达与乳头状甲状癌预后有关,MHC-Ⅱ抗原表达阴性者复发危险较高。 日本学者回顾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露后20年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在清理现场的几十万人及生活在周围核污染区的几百万人中,共发生4837例甲状腺癌,15例死亡。甲状腺癌主要发生于儿童,在其后的15年中,青少年也有发病。甲状腺癌高发显然与核污染密切相关。 /**/
更多关于 甲状腺肿瘤 的新闻
《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