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临床报道 > 正文 |
昏睡病是致命传染病 法专家发现治疗新途径 【 2008-07-29 发布 】 临床报道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在导致昏睡病的锥形寄生虫细胞内部发现了一种新蛋白―BILBO1,抑制这种蛋白对于杀死锥形寄生虫、治愈昏睡病有着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法国《生物医学》杂志上。 昏睡病是一种致命传染性疾病,通过采采蝇叮咬后传播,在热带非洲地区十分流行。发病初期患者淋巴结肿大、发烧和头痛,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脑脊膜炎、脑膜炎、全脑炎等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目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有5万至7万的居民感染了昏睡病,这种恶性疾病同时也威胁着该地区36个国家中的近6000万居民,昏睡病已经成为中西非一个极为严重的现实卫生和经济问题。 昏睡病的致病根源是锥形寄生虫,这种寄生虫可以生活在血液、骨髓和大脑中的液态脑脊髓区域,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破坏。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微生物细胞研究室主任德里克?罗宾森教授指出,锥形寄生虫由一种长有鞭毛的囊状原生细胞构成,该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分布于锥形寄生虫的根腱处。通过鞭毛的蠕动,锥虫进行新陈代谢,完成养分的吸入和废弃物的排出,囊状细胞正是锥形寄生虫进行的细胞内吞作用和胞裂外排作用的唯一地点。 从“布鲁西”类的锥形寄生虫样本体内,德里克?罗宾森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取出了一种新的蛋白质,为其命名BILBO1,这种蛋白对于控制锥形寄生虫身上的囊状细胞极为有效。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确凿证据表明,BILBO1对于锥形寄生虫的细胞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BILBO1蛋白没有正常运转时,锥形寄生虫的母细胞根本无法衍生出新的囊状细胞。实验还发现,如果缺少了这种蛋白,锥形寄生虫既不能正常地从体外环境吸收营养,所产生的废弃物也无法排出,囊状细胞从而就会出现肿胀,既不能移动也不能分裂,最终只能死亡。 BILBO1的发现给治愈昏睡病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科学家们将针对BILBO1蛋白展开新的攻关,只要早日研制出有效克制此蛋白的药物,昏睡病的治愈就将不再遥远。 /**/
更多关于 昏睡病 的新闻
《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