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临床报道 > 正文 |
中国研究者研究健康人额筛气房的影像 【 2008-11-15 发布 】 临床报道
中国研究者通过分析健康人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特征,了解额筛气房在国人中的出现率,进一步认识额窦和额隐窝区域重要解剖标志的临床意义。研究者选择202人(404侧)无额窦疾病症状且额隐窝区域无病变表现的研究对象,对头部行16排螺旋CT扫描,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图像重建。观察鼻丘气房、额气房、筛泡上气房、眶上筛房、额泡气房和额窦内间隔气房等额筛气房的出现比率,同时分析钩突后上端附着点的位置分布特征和终末隐窝的出现率。结果发现①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的多个气房需要依靠三维CT明确分类。②159侧(39.4%)出现额气房,其中Ⅰ型98侧(24.3%);Ⅱ型28侧(6.9%);Ⅲ型33侧(8.2%),未见Ⅳ型额气房。148侧出现筛泡上气房(36.6%);22侧出现眶上筛房(5.4%);36侧出现额泡气房(8.9%);25人出现额窦间隔气房(12.4%)。③380侧出现鼻丘气房(94.1%)。钩突后上端可有1个或2个附着点,244侧钩突后上端有单一附着点(60.4%),其中214侧(53.0%)附着于眶纸板;21侧(5.2%)附着于中鼻甲;9侧(2.2%)附着于颅底。160侧钩突后上端有两个附着点(39.6%),其中,111侧(27.5%)附着于眶纸板和颅底;35侧(8.7%)附着于眶纸板和中鼻甲;14侧(3.5%)附着于颅底和中鼻甲。360侧(89.1%)钩突后上端在眶纸板上有附着点,附着点与眶纸板接合部的下方形成终末隐窝。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可准确辨认额窦和额隐窝区域中额筛气房的解剖特征。/**/
更多关于 额筛气房 的新闻《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