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者结合了常规MRI,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脊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者选择64例脊椎良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数据,包括常规T1WI、T2WI和DWI,DWI b值分别选择70 s/mm^2、100 s/mm^2、165 s/mm^2、300 s/mm^2、500 s/mm^2,经Functool 2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病变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指数弥散系数(EDC)值。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对以上观察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DWI中,脊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差异无显著性。b≤100 s/mm^2时,弥散效应不明显;b〉300 s/mm^2时,图像信-噪比过低。当b= 165 s/mm^2时,其图像可满足诊断需要。当b=165 s/mm^2时,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为(3.19±0.33)×10^-4mm^2/s,EDC值为(715.68±28.36)×10^-3;脊椎恶性肿瘤(转移瘤)的ADC值为(1.87±0.12)×10^-4mm^2/s,EDC值为(1466.25±41.69)×10^-3。与恶性肿瘤相比,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偏高,EDC值明显偏低。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脊椎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差异无显著性。因此,不能单纯根据DWI信号的高低对脊椎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脊椎EPI-DWI中,当b值在100~300 s/mm^2时,能够得到适合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当b=165 s/mm^2时,脊椎ADC值和EDC值可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若ADC值大、EDC值小,则提示病变良性可能较大;反之则提示恶性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