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临床报道 > 正文 |
慢性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 2010-03-30 发布 】 临床报道
我国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2009年报告的发病人数是2001年的10.56倍。由丙肝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和死亡人数正成倍增长,丙肝已成为堪比艾滋病的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丙肝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丙肝慢性化几率为50%-85%;感染丙肝病毒后20 年,一般人群中约10-15%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发生率为2%-4%;中年因输血感染者为20%-30%;一般人群为10%-15%;酗酒(50g/日以上)、合并乙肝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等因素会大大加快疾病进展;一旦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年发生率为1%-7%。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乙肝大国,大众比较了解乙肝,体检也会重视相关指征;而同为病毒性肝炎“兄弟”的丙肝,却由于人们对其危害缺乏了解,至今“逍遥法外”!对此,魏来教授表示:成人乙肝感染者慢性化比例小于10%,而成人丙肝感染者慢性化比例却超过50%。所以,如果没有治疗,成年人感染丙肝比感染乙肝进展至肝癌的可能性大得多。遗憾的是,目前大众对丙肝的认知远远低于乙肝。最新的调查显示,仅有1%的受访者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认识。 亚洲患者更高治愈率:最高可达95.5% 尽管丙肝症状隐蔽、预后凶险,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已经能够帮助患者攻克丙肝,恢复健康生活。正如我国首部《丙肝防治指南》所指出的,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使用足够剂量治疗一年,丙肝的治愈率可以达到七、八成左右,这也是目前国际上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研究数据证明,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成功治疗后的丙肝患者,停药后平均随访至4.1年,99%(989/997)的患者疗效持久,也就是说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因此医生一般建议合适的患者首先选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 最近的各项研究表明:亚洲患者对治疗具有更理想的应答效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对于取得治疗应答有很大的帮助。一项名为Achieve的研究显示:基因2/3型的亚洲丙肝患者可以取得高达95.5%的持久病毒学应答。目前针对中国丙肝患者的研究也在陆续开展,亚洲患者的应答指导治疗的相关研究也将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魏来教授鼓励丙肝患者一定要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一方面要提高疾病认知和检测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在确诊后一定要坚持用药,一般建议用药周期为48周,对于难治性的丙肝患者,必要时应延长联合用药至72周。 国家出规划,丙肝不“难治” 考虑到丙肝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危害,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费负担,2008年国家特别设立了“‘十一 五’丙型病毒肝炎的临床转归及难治性丙型病毒肝炎机制和治疗方案优化的研究”课题,对现存丙肝病人,特别是难治性丙肝病人进行专项研究,降低终末期肝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课题获国家资助4600万元,并将在全国招募3000多位丙肝患者,部分治疗费用由国家支付。丙肝患者可以更加放心地常规用药,与丙肝抗争。 通过对于初治患者、既往治疗复发患者和既往治疗无应答患者的调研,专家发现:首批入组的100例患者中,治疗3个月时,病毒的清除率达到了88%,显示我国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反应。作为担纲领衔这个国家“十一五”重点扶持项目的专家,魏来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十一?五”的研究,明确我国丙肝患者慢性化过程中的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建立适合于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据悉,为了从更大层面给丙肝患者予医疗保障,截至目前,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将慢性丙肝基本医疗费纳入医保范围,患者使用指定药物治疗能享受80%的医疗费报销,不设起付门槛,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每月最高支付限额为3500元。该医保待遇有效期为6-12个月。此外,全国多个地区的三甲医院都开设了丙型肝炎专科门诊。医保政策、医疗资源齐头并举,丙肝患者从此有更大获益,不仅消除了患者对经济负担的忧虑,而且大大方便患者及时就诊,大幅缩短治疗时间。
更多关于 慢性丙肝 肝硬化 肝癌 的新闻
《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