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临床报道 > 正文 |
心理危机干预:急诊病人家属也需要“急救” 【 2005-09-28 发布 】 临床报道
家人被送进医院急救,等候在抢救室外的家属心急如焚。眼看着医生护士忙忙碌碌,家属无人理会,只能干着急……但是,如此情况近日在同济医院得到了改善,一项“急救急诊病人家属”的新举措正悄然进行:一组抢救医生5分钟内对急诊病人作出初步诊断后,必须由1名医生将病情告诉病人家属,并做好解释工作。 一位年轻的女孩被送到了急诊室,旁边焦灼的母亲紧紧拉着女儿的手,眼圈通红。母亲告诉医生,已工作的女儿因为网恋成瘾,坚决要到外地去相亲,遭到她坚决反对后,晚上母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早,母亲见女儿迟迟不起床上班,推门一看竟然发现女儿已经昏迷不醒,床头还放着安眠药。“女儿‘走’了我怎么办啊?”母亲眼巴巴地看着抢救室紧闭的门,哭泣着。除了女儿的生命,她还担心女儿被救回之后的颜面问题。“以后她还怎么有脸在单位上班啊?” 5分钟后,抢救室的门打开了,一位医生走到了母亲面前。“经过抢救,她有生命危险的可能性不大。”经过交谈,获知了这位母亲忧虑女儿今后的生活问题后,医生表示,会帮助、开导病人,并会在病人的病假单上写上“神经衰弱”字样,让单位理解她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而导致失眠,需要休息几天就可上班了。听到医生的解释,这位母亲自入院以来一直紧锁的眉头第一次舒展开了,连声道谢。 据统计,同济医院每天的急诊量在600人次左右,其中15%是意外创伤。该院急诊科主任吴先正告诉记者,由于这部分病人家属往往没有思想准备,出于焦虑,会给医生的救治带来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干扰正常的救治,造成严重后果。有鉴于此,该院对每一位急诊医生都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取得证书后才能上岗,并规定除对病人实施心理疏导外,还要对其家属进行“急救”,让家属充分信任医生,从而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据悉,为了更有效地减少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压力,急诊医生还准备到病人家中进行跟踪心理诱导,做好解释工作,在给病人和家属带来安慰的同时,可以缓解他们焦虑的心情,真正做好救治工作。 /**/
更多关于 心理危机 的新闻
《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