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康荣 陈琴 程里生 谢凡 (遂溪县人民医院 广东 遂溪 524300)
【摘要】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伤后6小时内入院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按常规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接受常规治疗+尼莫地平治疗,分析比较GCS、GOS、水肿面积、死亡率、致残率等指标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的GCS、水肿面积改善情况、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关键词】尼莫地平 颅脑损伤 疗效
随着交通、建筑等的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评分3~8分)[1]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远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国内大宗病例报告,死亡率在17.5%~41.7%之间[1、2]。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是影响病人转归的重要因素,动物试验表明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脑损伤后广泛的局部脑血流(rGBF)下降和相应的缺血性脑损害[3],尼莫地平已广泛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提倡用于重型颅脑损伤[4]。为此,选取我院神经外科病房1998年2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0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且伤前均无严重原发疾病),其中应用尼莫地平治疗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另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其神经功能、周围水肿改善情况等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共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6例,跌伤10例,被人打伤2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5~62岁,平均42岁,GCS:3~8分,伤后到接受治疗2~5小时;尼莫地平治疗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6~60岁,平均45岁,GCS:3~8分,伤后到接受治疗3~6 h。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采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高压、冬眠亚低温降低脑代谢、激素、神经营养、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高压氧等治疗。尼莫地平组则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德国拜耳公司生产)10 mg(50 ml),避光微泵静注2~4 ml/h,10天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1)意识状态、偏瘫、失语、癫痫等;(2)治疗前、治疗后10天复查CT了解水肿面积(cm2);(3)临床疗效评定:根据用药前、用药10天后及3个月后随诊时根据GCS、GOS、语言功能分级、运动功能分级、水肿面积改变,总结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常规组和尼莫地平组的死亡率、生存者生活质量及水肿面积差异,试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1、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见表1),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1%和2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GCS、水肿面积无明显差异,尼莫地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3个月后随诊尼莫地平组较对照组生存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 讨论
目前认为颅脑损伤起初仅为部分损伤,但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会有许多继发性损害[5],因此,颅脑损伤早期的治疗目标,在于防止和减轻脑的继发性损害。再灌注损伤是引发一系列脑继发性病理损害的基础,其发生机制获得众多学者支持的观点是“钙离子学说”[6-10],而Graham等认为,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缺血性改变是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机制,脑外伤合并脑缺血必将加重脑水肿及颅内高压,保证伤后尚未受损的脑组织得到适当的血流灌注、避免因缺血产生的不可逆性损害是改善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在颅脑损伤早期阻止Ca2+跨膜内流,抑制钙超载是消除各种有害因素产生,阻断因细胞内Ca2+过多所触发的脑继发性病理损害连锁反应的关键[7、8]。
尼莫地平正是具有这种作用的脂溶性钙通道阻滞剂,能防止钙离子进入缺血的细胞,减轻脑梗塞的损伤[11],扩张软脑膜动脉侧支[12],而且易通过血脑屏障、高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阻滞Ca2+通道,抑制Ca2+跨膜内流,有效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拮抗K+、SHT、PAF、花生四烯酸、游离脂肪酸等引起的细胞毒作用,且使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超微结构损害减少,脑水肿减轻,在增加血流量的同时不影响脑代谢,拮抗颅内儿茶酚胺所致的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对灌注不足的血流量增加高于正常部位[13]。从而有效防治区域性或全脑缺血。同时还刺激神经细胞Ca2+-ATP酶,使其活性增高,一方面促进细胞浆内Ca2+的排除,另一方面,增强线粒体内质网等Ca2+库的摄取和储存钙的作用,显著减轻神经细胞内Ca2+超载,使脑水肿等继发性病理损害减轻。而且尼莫地平能显著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压[14]。本组观察表明,尼莫地平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脑水肿面积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缩小(P<0.01),特别是随诊3个月后差异更显著。有关给药时机,本组试验表明急性期早期给药效果明显,且停药后无反跳现象,未出现出血加重现象,我们认为应在伤后6小时内给药疗效最佳,伤后24小时内给药效果次之,这与有些学者的研究相符[15]。试验结果提示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缺血及预后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易声禹.救治133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J].创伤杂志,1989,1:1.
[2] 林孝文.急性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728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2,(02):92.
[3] 易声禹,费舟,徐祥如.尼莫地平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28.
[4]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8.
[5] Jonathan W,Graham M.Management of severe head injury contemporary[J].Neurosurgery,1996,18(1):1-5.
[6] 易声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3.
[7] 王今达,王正国.通用危急病急救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43-52.
[8] 黄从新,程邦昌.现代心肺脑复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48-454.
[9] 谷文萍.钙离子与脑缺血损害[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5,22:301.
[10] 任家顺.钙及钙通道阻断药与缺血性脑损伤[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3,14:6.
[11] Schanne FAX,Kane AB,Young EE,et al.Calcium dependence of toxic cell death,a final common pathway[J].Science,1979,206(441 9):700-702.
[12] Auer L M .Pial areerial vaso dilatation by intra venous nimodipine in cats[J].Drug Research,1981,31:1423-1425.
[13] 徐祥如,易声禹.Nimodipine对脑外伤后脑水肿皮质和血清钙含量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2,(12):219.
[14] 朱曦,陈浩辉,傅军,王宇欣.尼莫通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281-283.
[15] 张成英,苗华,陈前劳,等.大鼠大脑中动脉的解剖及其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1998,21(3):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