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霞 李秀荣(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33)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3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服桂枝茯苓丸合失笑散加减(处方:桂枝、茯苓、夏枯草、赤芍、桃仁、红花、枳壳、五灵脂、土鳖虫、薏苡仁、延胡索、香附、甘草),配合外敷双柏散、复方毛冬青灌肠液灌肠、局部照射理疗等综合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结果 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0%,其中29例痛经患者疼痛基本消失20例,疼痛减轻8例,无效1例;24例巧克力囊肿中经B超证实消失4例,缩小13例,无明显变化7例。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减轻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疗法 综合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雌激素依赖性、出血性、粘连性疾病,由于异位内膜反复周期性出血所导致的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等体征以及其所具有的周期性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症状,给生育年龄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成为妇科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病。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31例,均已婚,年龄23~44岁,平均31.4岁;病程1~9,年平均4.8年;病史:剖宫产史7例,人工流产史24例,曾有放置节育环史9例。所有患者中合并痛经29例,其中有性交痛13例,经期肛门坠胀12例,非经期下腹痛7例;合并巧克力囊肿24例,子宫后穹窿触痛性结节27例;合并不孕症13例,其中7例为继发性不孕;合并月经不调9例。诊断标准与病情分级参照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并经妇科及B超检查证实。病情分级: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5例。本组患者舌质大多数偏暗,部分病例舌边有瘀斑,舌苔薄,脉细涩,中医辩证属气滞血瘀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 用桂枝茯苓丸合失笑散加减。处方:桂枝6g,茯苓、夏枯草各20g ,薏苡仁30g,延胡索、香附各15g ,甘草5g 。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于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连服15剂。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20g;血瘀明显者加三棱、莪术各10g;肝气郁结者加柴胡15g,厚朴10g;腰酸膝软者加续断、炒杜仲各15g;畏寒肢冷者桂枝用15g。
2.2 中药外敷 用双柏散(大黄、侧柏叶各1 000g,薄荷、泽兰、黄柏各250g,共研细末备用)50~100g,开水蜜调,外敷下腹部痛处,每天1~2次,月经期停用。
2.3 中药灌肠 用复方毛冬青灌肠液(毛冬青、败酱草、忍冬藤各6000g,大黄、枳壳各3000g,煎液配成20%浓度装瓶备用)100 ml,每晚保留灌肠,每天1次,月经期停用。灌肠前排空大便,灌肠后保证药液停留4小时以上效果更佳。
2.4 辅助治疗 采用红外线、微波、周林频谱仪等局部照射理疗,直接照射盆腔局部痛处,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经期可继续使用(月经量多者除外)。若同时配合药物处敷、中药灌肠,效果更佳。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制定。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消失(经B超检查证实盆腔包块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痊愈4例(12.90%),显效15例(48.39%),有效8例(25.81%),无效4例(12.90%),总有效率87.10%.。合并痛经29例中疼痛基本消失20例,疼痛减轻8例,无效1例;合并巧克力囊肿24例中B超证实消失4例,缩小13例,无明显变化7例;治疗前后妇检子宫后穹窿触痛性结节改变不明显;月经不调9例中有6例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恶心,但继续服药后自然消失,未发现明显毒性及过敏反应。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属良性病变,但却表现出细胞增生、浸润、复发等恶性行为,因此成为难治之症和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疾病之一。中医学无子宫内膜异位的病名,但根据经行腹痛、性交疼痛、月经不调、不孕、盆腔肿块等临床表现和体征,归属于痛经、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癥瘕等疾病范畴。由于子宫内膜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产生局部异位病灶的出血与坏死,内膜碎屑脱落,中医称为“离经之血”,离经之血蓄积于下焦而致病。瘀血的发生可因气滞、寒凝、气虚、邪热、手术等因素造成,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血液离经,瘀血留聚,络脉不通,引发经期小腹疼痛而为痛经;瘀滞日久,积瘀而为癥瘕;瘀滞内停,冲任失调,不能摄精成孕而为不孕;瘀滞胞脉胞络,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冲任失调则见月经不调。笔者以辩证和辩病相结合,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采用辩证论治为主的中医个体化治疗,同时辅助多种治疗手段(中药灌肠、是药外敷、辅助理疗等),发挥中医个体化辩证论治和整体综合治疗的特色,减轻和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观察表明,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同时具有调经、助孕、副作用小等特点,但对直肠阴道异位结节或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消除作用尚不显著。
本病属于疑难杂病,现代治疗方案存在矛盾和不确定性,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容易产生心理疾患,笔者结合本病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思想顾虑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加强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S]。中西医 结合杂志,1991,11(6):376-379.
[2] 郎景和 .进一步加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2):7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