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首页 > 美迪医讯 > 一世村医郑子全  

一世村医郑子全

【 2006-06-08 发布 】 美迪医讯
美迪网领先的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

郑子全的八寨村新卫生室就开在村里唯一一条柏油马路旁边,离此不到百米的一间老土房就是他刚刚搬离的旧卫生室。新卫生室的租价一年要1000多元,因为村级卫生室没有补助,这些钱全部由他个人支出。他说,租价是贵了,但新房子干净敞亮,村民来看病舒服多了。
  
在与他相处的几天里,记者听到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辛苦了”。从北京到重庆坐飞机只需要两个多小时,但从重庆到八寨村却要9个小时的车程。他在卫生室门口对我说:“这一路,你辛苦了。”又指指远山说:“生活在山上的老百姓真辛苦。”
  
清晨,郑子全家的灯在全村第一个亮起来。远处是环绕着村寨的大巴山,山上布满了他31年采药的脚印。6时30分,踏着露水,郑子全沿着一条走了30多年的小路,向村卫生室走去。沿路上,许多正在吃早饭的村民,都端着饭碗赶过来打招呼,孩子们恭敬地叫伯伯,老人笑着说,刚回来吧,昨天卫生室还关着门呢。
  
一位村民来买感冒药,郑子全把一张纸认真地裁成五片,把五六种药片分别包了起来。他解释说,村民总记不清该吃哪种药,一天一包吃起来就方便了。5天的药,一共才要两元五角。一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一进门就说:“郑医生昨天不在吧?我来了好几次。”郑子全一边给他包扎因木屑划伤的手指,一边解释说:“到市里有点事,这几天,你辛苦了。”包扎完,小伙子转身就走了。记者好奇地问,他怎么不付钱呢?郑子全说:“像这样简单的处理,我从来都不收钱的。”
  
位于重庆市最边角的八寨村,村卫生室只有郑子全一名村医,他一个人要给这个国家级贫困村的1800多名村民看病。

学医就要为百姓干实事
   
1973年,郑子全21岁的表哥突然高烧不退,乡里两位老医生说不出到底是什么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表哥死去。这件事强烈地刺激了郑子全,他说:“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学医,如果我是医生,至少要说出他为什么死了,不能让人死得不明不白。”
  
1975年,村里挑选赤脚医生,村书记说,要找个能干事的,就是郑子全吧。于是郑子全参加了短期培训,拜村里一位老中医为师,踏上了漫漫村医路。
  
1979年,郑子全慕名给成都中医学院写了一封信,他倾诉自己想为村民看病,但知识不够,连买本书都很困难的窘境。不久,学校回信了,决定招收他为学校首批函授学员,并陆续寄给他100多本书。有了书,郑子全开始了不分昼夜的学习。
  
1986年,郑子全自学完成了4年本科课程,成为全县第一个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村医。为了学习,郑子全付出了连借带凑的3000多元和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一本《伤寒杂病论》他能够完整地背诵下来。用郑子全的话说,学习是为了给老百姓干点实事。
  
在卫生室里,记者看到郑子全的桌子上放满了《中国乡村医药》等杂志,他每年都要订400多元的刊物。他说,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医技不精,要为老百姓解决更多问题,学习就永远不能停顿。

一生为乡亲看病
   
1978年一个阴雨天,郑子全一岁多的小女儿患了胃肠炎,又吐又泻。恰在此时,一个邻村村民哀求郑子全去10公里以外的钟家村为其表哥看病。他说,别的大夫都不给看了,家里连棺材都准备好了。一边是病人,一边是亲人,郑子全犹豫了。最后,他没有把女儿的病情告诉病人家属,只是叮嘱妻子继续喂药,他去去就回。
  
顶着大雨,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走进病人家时,郑子全两脚的草鞋早已不知踪影。一看骨瘦如柴的病人,郑子全知道,肯定是不能很快回家了。一晚上,郑子全没合眼地给病人喂药、输液、接大小便,天亮时,病人终于退烧了。在确定病人安全之后,郑子全一路小跑地往家里赶,然而在他进家前的一个小时,女儿因为严重脱水,已经断气了。
  
郑子全说:“当晚,我无数次地想起女儿。人总要有一点牺牲,如果我失去了女儿,病人也走了,我会想不通,只要救活了一个,我就想开了。”
  
疥疮是当地的流行病,为此,郑子全花了10多年时间,研制出了一种中药膏,村民少则几元钱,多则十几元就可以药到病除。1990年,县委副书记打电话给郑子全,请他去为马坪中学700多位感染疥疮的学生看病。看到学生们的卫生状况,郑子全为孩子们讲了一堂健康知识课,并把每个病人的病情详细记录下来。回家后,他配了400多份药膏,亲自送到学校,每一份药膏都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了剂量,写上了每个学生的名字。回到镇里,他又主动去了本镇的尖山中学,为患病孩子配药。所有的药膏,郑子全没收一分钱。多年来,他累计治愈疥疮患者已达两万多人次。
  
随着郑子全在当地越来越有名气,离开农村的机会也接踵而来。1990年,县卫生局领导找他谈话,想调他到县里或乡里医院工作,具体单位由他选。1991年,万州地委副书记想让他转行做行政。尖山中学请他去做校医兼老师。这些机会,他都谢绝了。县里供销社请他去开办药材批发点,他推荐了自己的徒弟许和平。如今,许和平已经拥有了近百万元资产。
  
提起这些,郑子全只是笑笑。他说:“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八寨村,农村的确很苦,所以我更要留在这儿,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干事。”

郑子全的小学兼初中同学刘远波一家四代人都请郑子全看病。刘远波说:“我奶奶病重时,我家住在半山腰,郑子全每天都到山上来,一进屋就蹲在痰盂边仔细看奶奶吐出来的痰。1992年,我父亲摔伤不能起床,郑子全连续半个月每天来我家,白天病人多,他就晚上来,半个月后老人就能拄着拐杖慢慢走了。一结账,他才收了我们100多元钱。同样,也是郑子全给我妻子配了保胎药,终于使习惯性流产的妻子在40多岁时安全生下了儿子。”

一辈子赚一个自信
  
郑子全的家至今依然是30年前盖的泥巴房,窗上糊的是透明塑料布。
  
郑子全告诉记者,妻子一人忙碌着两亩包产田,加上喂猪,每月都比自己赚得多,而他则把包产田的一部分加上自家门口的空地全都种上了药材。他说:“我种的药可以便宜卖给乡亲,比较贫困的就不收钱了。”
  
对郑子全来说,为乡亲们干实事决不局限于看病。在2002年前,村民们都是靠接雨水生活,为了改变这种不卫生的状况,郑子全三次爬上海拔1800多米的老鹰寨找到了山泉水源。他求助相关市领导,为乡亲们争取了价值10万元的钢管,建起了自来水设备,让4个村子加两所学校、近一万多人喝上了自来水。他还为乡亲们争取了120万元的资金,修了一条路,架了一座桥,把两个相连但不通路的村庄连接起来。他为村里一个辍学的小姑娘连续交了6年、近3000多元的学费。
  
郑子全是记者所认识的人中,唯一一个认为自己赚的钱已经足够了的人。他说:“和以前受苦的日子对比,现在已经是最好的日子了。我天天为老百姓跑路,给他们打针吃药,不收他们高价,给他们解决疾苦,我就感到痛快、感到自信,再多的钱我也不羡慕,我这一辈子就赚这份自信。”

郑子全档案
   
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1975年至今,在重庆市万州区巫溪县尖山镇八寨村卫生室工作。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5年12月,获卫生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本文关键字: 一世村医 
收藏本文到: Google书签 Digg Live Bookmark Yahoo书签 Faceboo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和讯网摘 POCO网摘 QQ书签

  《美迪医讯》欢迎您参与新闻投稿,业务咨询: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

我要评论:《一世村医郑子全》
匿名发表 我的名字: Email: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更多关于 一世村医  的新闻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沪ICP备14001091号-8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消防排烟风机 华创商务网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美迪医疗网产品咨询 本QQ仅咨询广告和会员业务,不咨询产品和药品等业务美迪医疗网推广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