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首页 > 美迪医讯 > 外资搅水中国天价医疗市场 国内企业前景堪忧  

外资搅水中国天价医疗市场 国内企业前景堪忧

【 2006-10-13 发布 】 美迪医讯
美迪网领先的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

在整个中国高端医疗设备领域,G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专家称,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要想在国内市场与跨国公司抗衡,尚需很长的一段时间。

跨国公司瓜分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八成份额。在这些巨头公司中,最有分量的是美国GE、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日本岛津、东芝等。

用“贴身肉搏”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并不为过。

据了解,在高值耗材领域,全国三甲医院80%用的是进口产品。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器材依靠进口,在不少医院尤其是高级别的医院,像CT、伽玛刀、核磁共振等大型仪器几乎被清一色的洋仪器所垄断,甚至连螺丝钉、手术缝合线、各种试剂等小型耗材也是价格高昂的进口产品。

而进口医疗器械与国产医疗器械在价格上也相差悬殊:例如,骨科用的X射线机,同品质国产货仅20多万元,进口产品则要70万元左右;核磁共振,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比国外品牌低100多万元。

使用进口设备形成的检查高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3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门诊病人的总花费中,药费占54.7%,检查治疗费占28.4%;住院病人的总花费中,药费占44.7%,检查治疗费占36.1%。药费和检查费一共占据了病人总花费的80%以上,器械检查费用已经成为继药费之后病人的第二大负担。

以血管支架为例:从香港购进一个血管支架价格仅为300元左右,当最终用于临床时,患者却要支付1万多元,价格翻30多倍,很多患者已经无法承受每月5千-6千元的血透费用;一个支架在我国的价格相当于原产地美国市场价格的2倍,而美国的消费水平却是中国的几倍。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日本的支架最贵,但日本整体消费水平非常高,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但这远远不是全部。

三大巨头把持市场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目前,中国将医疗器械分为三大类并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医疗设备需求庞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普及型医疗器械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之一。

炙手可热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进入。凭借技术的垄断,这些跨国巨头逐渐瓜分了我国八成的市场。而这些跨国企业为了更全面地占有市场,在原来的基础上,打出“合资牌”,采用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或者生产基地的形式,由纯粹的“外国人”,一变成为“混血儿”,拿到了优惠政策,也增加了亲和力,最终进一步瓜分这一剩余空间已不大的市场。

研究显示,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以下简称“GE”)与西门子发展势态强劲,GE已经占领了中国CT机、核磁共振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半壁江山。西门子紧随其后,飞利浦则正在迎头赶上,而岛津与东芝在中国占有的市场份额却在逐步下滑。

在整个中国高端医疗设备领域,G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GE在上海、广州等多个地方建有合资的生产或研发基地。

西门子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占据的份额仅次于GE。西门子医疗集团 1999年开始在上海投产CT机, 2003年2月,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又在上海浦东建成一个新的CT生产工厂。

此外,飞利浦、东芝等也在加快进入的步伐。

观察人士称,虽然近10年来,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900多家,国内医疗器械的出口也已从1300万美元猛升至3亿美元以上。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要想在国内市场与跨国公司抗衡,尚需很长的一段时间。

“天价”医疗器械的背后

实际上,医疗器械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高值耗材,往往由于单价很高且普通病患缺少判别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价格虚高和高额回扣情况。

在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如导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般从出厂(或进口)到医院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都在两三倍,个别产品甚至高达十几倍。

中国价格协会课题组对4种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调查发现,2005年上半年,心脏起搏器的零售价是出厂(或口岸)价的3.23倍。

专家分析,这些器械价格虚高有4个原因:首先是流通环节过多。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介绍,药品及器械进口后有4%—13%的进口税、17%的增值税,这就是21%—30%的税。由于中国不许外商在国内直销,那么就必须有分销商,有的外国公司委托香港的分销商,香港分销商再委托内地分销商,每一层的分销商都要赚取一定的利润,“层层剥皮”,剥到最后产品价格比原产地增长1倍以上。

据了解,目前,GE、西门子等医疗器械生产巨头在中国一般都采用自己的分销网络,同时还控制着售后服务。医疗器械不像药品,其售后配件的获得、产品的维护等对使用产品的医疗机构来说特别重要。

如某企业2004年经销的单腔心脏起搏器每台平均进口价5800多元,给一级分销商时价格涨到8900多元,分销商给医院的价格为1.9万元。一级分销商赚3100元,利润率53%。医院与分销商的价差是1万元,利润率112%。

技术垄断是导致高端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第二个原因。专家解释说,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技术标准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市场还主要以进口为主,外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技术垄断造成了市场垄断,而市场垄断的结果就是价格垄断。

价格虚高的第三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由于病人对于医疗器械的性能质量很难作出判断,因此在消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医生,医生为了某种利益一般都建议患者采用进口器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器械能够维持高定价提供了条件。

不规范的商业行为也为价格虚高加码,专家分析说,各级代理商获取的高额利润,除用于宣传、培训、售后服务外,还有相当部分用于不正当的“促销”。

据报道,广州市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出国产的血液透析机,价格比进口机几乎便宜一半,却遭市场冷眼!一位行内专家披露,原来,一些大件医疗器械进口报价高,其中一部分(一般不少于20%)作为医院回扣,“进口”自然成为巨大的诱惑。除了回扣,还要留出一部分作为“活动经费”,来密切双方的关系,比如出国考察等等,这些钱最后还是由患者来买单。

出路

从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产品种类来看,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出口的虽然有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但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常规性的医疗设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小,R/D(研发/销售额)比率低,自有技术产品少。

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医疗器械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在目前状况下,国内单个企业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因此,需要政府给予一定帮助,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帮助协调我国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重大问题。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行业前景堪忧。

本文关键字: 医疗市场 
收藏本文到: Google书签 Digg Live Bookmark Yahoo书签 Faceboo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和讯网摘 POCO网摘 QQ书签

  《美迪医讯》欢迎您参与新闻投稿,业务咨询: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

我要评论:《外资搅水中国天价医疗市场 国内企业前景堪忧》
匿名发表 我的名字: Email: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更多关于 医疗市场  的新闻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沪ICP备14001091号-8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消防排烟风机 华创商务网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美迪医疗网产品咨询 本QQ仅咨询广告和会员业务,不咨询产品和药品等业务美迪医疗网推广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