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河北省高新企业中绝对是个“小字辈”,成立仅3年时间,拥有员工160多人。然而,新奥博为公司却创下了令人瞩目的奇迹——世界第一台0.45T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世界第一台超声光子早期无创乳腺癌诊断系统;世界第一台进入产业化的磁共振导航介入治疗系统;国内唯一的柔性加工机器人系统……
“奇迹,源于创新!”面对世人惊奇的目光,新奥博为人如是说。
创造世界一流成果
“如果能得到相关各界的支持,要不了几年,中国的公司完全可以和日本、欧美等世界上占领导地位的大公司竞争抗衡,成为全球重要的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供应商,新的产业意味着中国公司将成为数千亿美元的医疗器械产业领导者和技术领跑者!”
说这番话的,是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连建宇博士。世界首台0.45T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就是由他领衔设计的。
2006年4月,在深圳第5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新奥博为公司同时发布了3个世界一流系统的项目:世界首台0.45T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磁共振成像导航介入治疗系统和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成为博览会一大亮点。对此,参加博览会的日立、GE、西门子等国际大公司代表均感到了压力。
“自主创新,就是要创造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2003年,由8位归国博士创办的美国博维技术有限公司与廊坊新奥集团联合成立新奥博为公司。早在成立之初,该公司就给自己定位——重点进行尖端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当时,核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是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这一技术从美国科学家研发成功到现在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MRI产品主要有两种:一是场强为0.3T—0.4T的永磁MRI;一是场强在1.5T以上的超导MRI,而业内过去普遍认为“永久磁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不能突破0.4T的场强极限”。
“但我们只用了7个多月时间就研制出世界首台0.45T永磁MRI系统。而即使GE公司这样的跨国巨头研制此种样机,也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据连建宇博士介绍,新奥博为开发的0.45T永磁MRI系统,在磁场强度、自屏蔽梯度线圈技术以及高阶匀场线圈技术等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意味着中国在MRI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科技最前沿。
而更让人高兴的是,今年7月,由新奥博为开发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图像导航介入治疗系统”将在北京某医院试运行。据悉,这将是磁共振成像导航介入治疗系统在全球的首次应用。
“图像导航介入治疗技术就是用现代三维影像设备替代人眼,用计算机及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辅助人的脑和手实施手术,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该公司项目经理魏晓健打了一个比喻。这套系统好比给主刀医生增加了一双“磁共振成像”的眼睛,手术过程中,机器人“医生”可通过磁共振成像准确判断患者病灶切除部位,并随时监控手术情况,而不是像以往仅凭医生的临床经验,减少了手术的风险性。
正因为始终瞄准世界最前沿,新奥博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目前,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已拥有数十项国际和专有技术;这些和专有技术,业已在国内申请,形成了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
从实验室走向车间
去年6月23日,在新奥博为的加工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套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进行调试。这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新产品之一。
“前几天,无锡叶片厂刚刚买走了一套系统设备。”新奥博为自动化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晓鸣博士介绍说,前年,该厂就派人过来考察,观看了机器人现场打磨汽轮机叶片后,他们当即就预订了一套。像这样,一套几百万元的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该公司去年已销售了10多套。
“科技成果转化难!”这是一个普遍性难题。而新奥博为的员工们,却从来不担心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原因何在?
按照市场需求确定研发目标,让科研成果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这是新奥博为人在自主创新中不变的准则。
就拿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来说吧。新奥博为人在市场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内外复杂几何形状工件,如航空叶片、汽轮机叶片、洁具等的磨削抛光工艺都是由人工完成的,不仅加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而且产品一致性难以保证。
针对这一状况,新奥博为把研发的核心技术定在了柔性加工上,研制开发了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即集工业机器人、执行器、三维测量系统和交互式软件系统平台为一体,使装有柔性加工技术系统的机器人用于复杂三维工件的批量制造加工,解决了机器加工在磨削工艺无法实现自动化的世界难题。
“人工磨削抛光一个汽轮机叶片,需要两小时,而且废品率还很高。我们研发的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加工精度达到了1毫米,而且效率大大提高。”刘晓鸣博士详细介绍:使用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后,磨削抛光同样一个叶片仅需要15分钟,工作效率提高了8倍,且没有出现一个废品。正因如此,该产品一经问世,即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目前,东风汽轮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无锡叶片厂等都准备购买该设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市场与有形的商品市场一样,要求产品(成果)适销对路。”正因为这样,新奥博为的磁共振成像导航微创冷冻介入治疗系统刚刚研发出来,就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众多知名医院纷纷前来洽谈。目前,第一台设备已经在北京某医院完成装机,7月中旬将全面投入使用。
如今,在地市及其以上的大医院,一般都配有磁共振成像系统,但绝大多数中小医院因其价格昂贵购买不起。针对这一市场现状,新奥博为又自主研发了面向中小医院的0.3T磁共振成像系统,价格一下子降下来了,仅去年上半年就销售了12台,销售量仅次于德国西门子公司,跃居国内第二。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人才去创新,更离不开一个合适的土壤。
而新奥博为公司不仅为员工打造创新平台,更努力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