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美迪医讯 > 企业:进军社区市场仍需慎重 |
企业:进军社区市场仍需慎重 【 2007-05-21 发布 】 美迪医讯
众所周知,药品想要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实现销售,有几个条件必须被满足:要有患者愿意去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看病;患者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花费需要纳入医疗保障的范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医生必须明确自己的功能和职责。目前中国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几个条件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守门人”制度有待完善 日前于北京召开的“2007北京国际全科医学学术峰会”上,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梁万年指出,由于我国医疗服务递送体系中缺乏守门人(gatekeeper)制度,影响了中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 所谓“守门人制度”,意指门诊服务必须由基于社区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一般是全科医生,俗称“家庭医生”)来承担,而各类医院多提供专科医疗服务,又称“二级医疗服务”。守门人制度乃是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医疗体制的一个结构性特征,所有享受公费医疗或者社会医疗保险的民众必须接受社区全科医生的首诊制。由于各类医院不设立普通门诊,没有社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转诊, 非急诊病人无法接触到专科医疗服务。这样一种制度安排避免了民众大小病都涌向医院的弊端,从而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而在我国,由于缺乏守门人制度,所以情况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非急诊病人在寻求门诊服务时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可以直接到本来应该提供二级医疗服务的医院去寻求初级医疗服务,这样不仅推高了门诊服务的价格,同时也导致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这也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来自医院的调查显示,即便是最普通的感冒发烧,绝大多数患者也宁可早早起来,去大医院排大队、花大钱、受大罪,根本不放心到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看病。“信不过”,“耽误了病可怎么办”成了一种普遍心态。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调查,在3797名志愿受访者中,有41.3%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在哪儿;而生了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人也只占22.5%。 梁万年指出,在我国推行守门人制度的过程中,有三个障碍必须克服。一是我国目前社区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还不能保证提供完备的初级医疗服务;二是学术层面的,对于哪些疾病应该由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转到专科医院是比较明确的,但哪些疾病应该由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应该从专科医院转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在认识上还没有统一;三是患者的固有观念,让他们从习惯有病就 去大医院转变成有病先去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尚需要一段时间。 ■“保大”“保小”尚未明晰 患者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花费是否纳入医疗保障的范畴,是决定社区服务机构药品市场规模的关键。 贫困人群因为没钱而有病不医,归根结底在于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但政府相关部门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选择就是到底是“管大病”还是“大病小病都管”。这对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依照“管大病”的思路,医疗救助只为贫困人群的大病医疗开支(基本上是住院费用)提供部分报销;依照“大病小病都管”思路,医疗救助不仅应该为贫困人群的大病(也是大额)医疗开支提供资助,而且还应该帮助贫困人群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率,从而有效地改善其健康状况,增加其参与劳动力市场并融入社会的能力。 目前普遍被采用的是“大病救助”模式,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亚模式,一是“按病种救助”,即选择若干病种,对于贫困的患病者提供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偿;二是“住院救助”,即针对锁定贫困人群的住院费用,提供一定的费用补偿。只有少数城市选择了“大病小病都管”的模式,我们称之为“综合救助”模式,多以家庭账户的模式,将门诊服务纳入医疗救助的服务包。 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看,大病救助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救济型思路,主要着眼点是为那些已经因大病而致贫的家庭提供一定的接济。这种思路采取事后救助的办法,的确能起到扶贫济困的作用,但是对于受益者家庭改善自身的能力从而减贫脱贫并无助益;而且,大病救助模式的受益面比较窄,而按病种救助的亚模式还会面临社会不公的责难。与此相对照,综合救助模式是一种发展型的思路,致 力于改善贫困家庭的能力,防止其因病致贫,而且其受益面宽,有助于多重社会政策目标的实现。可以说,综合型医疗救助是发展型社会政策思路的一个具体的体现。 从医疗卫生政策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思路的选择实际上是医疗救助核心服务包中是否应该包括基本医疗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大问题。大病救助模式无法发挥医疗保障的功能,从成本-效益性(cost-effectiveness)上也不见得有利。只有“综合救助”模式才能使医疗救助成为一种能够惠及穷人的医疗保障制度,从而在实现多重的发展目标中发挥作用。“综合救助”模式则着眼于为 所有贫困人群,包括尚未患病的贫困者提供一定的医疗保障,提高其基本医疗服务的利用率,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有助于防止他们因病而彻底丧失减贫脱贫的能力。这样一种思路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本来早应实现的人人都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职能转换需要时日 “社区卫生服务站最多也就是开点药、打打针,其他根本指望不上……”在很多人眼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街上的小门诊并没什么两样。原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咨询、计生指导“六位一体”,但在许多地方,它却仍然只是“医疗为主”。 梁万年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是有本质区别的,医院是以诊治疾病为中心,服务模式是坐堂待诊;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应该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以上门的方式,实现主动性、综合性、连续性、便捷性的服务。 想要争取患者到社区医院,要明确社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和大医院相比有什么差异,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和大医院相比强的是什么。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虽然没它强,人才学历结构不如它,品牌也不如它,但也有自身的优势: 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除了基本医疗服务以外,更多的是公共卫生。大医院主要是为了看病,社区除了看小病以外,更大的作用是搞预防、搞保健康复; 主动性: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很少上门,社区卫生提倡主动性服务,如上门服务、搞家庭病床等; 普及性: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服务,大医院主要是为病人提供服务。在社区,不但病人、亚健康人群是它的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也是它的服务对象,目的是使健康人不要变成亚健康人,使亚健康人不要变成病人,所以整个居民都是它的服务对象; 综合性:除了医疗以外,社区卫生服务还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是多位一体的服务; 连续性: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供进行连续性服务,要建立健康档案,始终追踪。不像大医院,你去看医生就给你看,你不去看,他也不找你; 可及性:社区卫生服务就办在居民家门口,按照规划要求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其费用也是普通居民能够负担得起的。 梁万年认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转变: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要从以患者为中心转移到以人群为中心,要从以医疗为重点转移到预防保健为重点,要从以医院为基础转移到以社区为基础,要从以身体健康为目标转移到以身心健康和环境统一为目标,要从过去依靠卫生部门转到多学科和群众共同,要从以专科医生为主转移到专科和全科医生互动等等。 由此可见,在这些实质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企业在进军社区市场还需慎重。 本文关键字:
社区卫生
《美迪医讯》欢迎您参与新闻投稿,业务咨询: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更多关于 社区卫生 的新闻
《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