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美迪医讯 > 手机开启远程心电监护新时代 |
手机开启远程心电监护新时代 【 2008-07-18 发布 】 美迪医讯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二〇〇五》显示,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现患血脂异常1.6亿人。另据统计,中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约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5%左右。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了中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最可怕的并不是这些数据,而是心血管疾病庞大的“后备军”。众所周知,缺乏体力活动、吸烟和大量饮酒、肥胖者是心血管患者的最大来源。据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肥胖者6千万、糖尿病患者2千多万、烟民3.5亿。庞大的数据显示对心血管的重视和干预应刻不容缓。 如何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一个复杂的医学课题。从个人角度来预防则容易了很多。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最重要的是在疾病的早期发现身体变化的蛛丝马迹,采取有效措施,以免进一步发展。 然而目前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当疑患者有胸闷、疼痛等症状后赶到医院,做常规心电图时异常心电信号往往消失,丧失了及时捕捉到当时的心电状况,从而做出准确诊断的时机。 让我们看看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中心提供给我们的实际案例: 案例一、用户陈女士,19岁。患者于2007年8月始反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偶有黑朦,每次发作持续约10-230分钟,每月发作1-2次。曾在当地医院行常规心电图、Holter、心脏彩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2007年11月赴安贞医院就诊,住院观察一周未发作,故未能明确诊断。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中心专家意见 胸闷、心悸、黑朦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症状,但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因为这些症状的发作常呈一过性,为时短暂,当用户到达医院就诊时症状往往已消失,这就给诊断带来巨大的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用户有症状时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 案例二、田先生,33岁,公安特警,工作时间非常不规律,经常需要承担高强度的任务。自述阵发性心慌10余年,近2年发作频繁,每次发作数分钟,经休息后自行缓解,每月发作2~3次,曾去医院多次作心电图等检查未发现异常。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中心专家意见 特种职业人群,如运动员、飞行员、空勤、公安特警、司机等,这部分人群共同的特点是经常处于高度紧张,高强度的工作,生活不规律,这些因素的存在使交感神经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发生早搏等心律失常,甚至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如果他们有一款随身携带的心电图机,他们就能随时监测自己的心电图,省去了不必要的时间、金钱和心理支出。这是可以实现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早在50年前,国外已有相关产品投入使用,这是人类远程心电监护史上的里程碑。 而心博士心脏监护手机的出现,则开创了远程心电监护的新时代。新博士手机具备了心电图机的监测功能,它的远程健康终端—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中心,能够24小时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除此之外,新博士手机还具有商务手机的所有功能,它的小巧和轻便为用户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提供了方便。同时它的操作更加简便,四种测试方法和一键发送功能为用户对自己的健康管理达到了最简便的程度。 案例一的陈女士,2007年购买“心博士”监护仪并成为中国远程心电监护网络体系的用户。患者每于上述症状发作时采集心电图,并发送到中国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医生马上回复诊断和建议。自2007年11月14至今已累计监测到阵发性室速14次,频发室性早搏共35次,明确了诊断:频发室性早搏、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需要尽快射频消融治疗。目前用户正在积极准备行射频消融术。 案例二的田先生在2006年3月8日驾车的时候突发心慌,立即用随身携带的“心博士”采集心电图并发送到监护中心。监护中心医生判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致电田先生了解症状,并指导田先生采取刺激咽喉部诱发恶心措施终止发作,如无效去医院作进一步诊治。2006年3月9日监护中心的医生回访田先生,田先生述心慌早已缓解,医生仍建议他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行射频消融。 ……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迄今为止,中国远程心电中心已经为用户提供了10万次以上的心电监测服务。其中不乏有国家体育队的知名人士。 科技的最终目的在于能造福人类。心博士心电监护手机的出现,体现了科技的天平越来越多的向健康领域倾斜。正如心博士手机的生产商—中卫康莱公司的创始人所说:“我们不缺乏先进的技术,但是在很多传统的领域,科技依然很遥远。比如医疗健康、教育等领域。”心博士心电监护手机,作为中国远程心电监测的先行者,让24小时私人监护成为了可能。 据国外媒体报道显示,在未来六年内,欧洲远程心电监护仪市场将上升到4亿美元,2007年同期为1.75亿美元。国外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小高潮,而国内的远程心电之路才刚刚开始。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对远程心电监护的不断了解,我国心电监护的春天不久就会到来。 本文关键字:
心电监护
《美迪医讯》欢迎您参与新闻投稿,业务咨询: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更多关于 心电监护 的新闻
《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