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美迪医讯 > 沪上首家二级甲等医院搬迁报道 |
沪上首家二级甲等医院搬迁报道 【 2004-06-29 发布 】 美迪医讯
大雨滂沱。一列长长的医疗车队,携病人带仪器,浩荡穿越上海市东北角。拥有58年历史的“上海纺织第二医院”,从杨浦大桥下搬至中原地区。 6月28日,市东医院宣布在新址:市光路999号正式开诊。 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纺二”曾承担了为30万纺织工人治病解难的任务。这也标志着,一个新使命的到来———“市东医院”将为新驻地中原地区的20万居民解决“就医难”。 风雨搬迁 没想到百名病人大搬家碰上了这么个日子!风大雨疾。 为了不让一位病人出现意外,市东医院的600余名医护人员全部行动起来:给每一位心脏病人口袋里放上了急救用的硝酸甘油药;在每一辆救护车上准备了利尿剂、呼吸兴奋剂、强心药、升压药等一系列抢救药品,装上了氧气袋、呼吸机、心电机、心脑监护仪、除颤仪等抢救设施;对每一位病人进行“二对一”的全程照护;为了及时将病人从旧病床搬上新的病床,护理部特意想出给每一位病人左手标上旧床位号、右手标上新床位号,让对口接收的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一目了然…… 一切妥帖,伴随着警铃声,从上午8点半到11点,106名住院病人全部安全移到新院。 入住新病房的第一次查房,我们紧跟护士长。70多岁的虞老太患的是风湿性冠心病和全心衰,医生担心转院周折对她身体不利,连退院手续也给她办好了,老人却坚持一起搬过来。“救护车单车接送,顶放心了。” 一同搬来的孙老伯,一踏进病房,顾不上还未痊愈的腿伤,拄着拐杖在病房的淋浴室里看个不停,“现在好了,洗澡不愁了。” 比起老医院,这里的住院条件可谓天壤之别。老病房年久失修,又潮又湿。新医院里,病房宽敞整洁,崭新的天蓝色床单,橘黄色窗帘,每间还配备独立的洗浴设施,硬件没的说。 不单单是这些老病人,“阿拉也不要忒开心喔。”市光四村居委会徐书记对美迪医疗网记者说,殷行街道20万居民,大多工薪阶层,只一家街道医院,看病难!天天排长队,从早上等到下午。附近虽有家长海医院,毕竟是三级甲等,不如区级医院来得实惠。“市东就是原来的纺二医院,医疗技术我们信得过!” 周一开业。市东医院已作出决定,28、29、30日三天,对所有就诊病人免收挂号费。 告别“纺二” “上海纺织第二医院”,当这块遍是斑驳的牌子被取下,市东医院与延续了58年的称呼“纺二医院”告别,与定居了57年的宁国路告别,也终于与一个时代告别。 那个时代,上海财政的六分之一,由纺织业贡献。 那个时代,上海50万纺织工人,只能在纺织局所属的3家医院看病。“纺二”所在的杨浦区万人大厂云集,“纺二”的日门诊量,超过6000人。 那个时代,纺织工人看病不带钱,记账。年底各大厂到医院统一结算。 那是纺织业的黄金时代,亦是“纺二”的黄金时代。最早可以追溯到58年前,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二医院建院。“纺二”开始只是许昌路上的一个门诊部。一年后,“纺二”搬到宁国路,床位30张。现年84岁的老护理部主任郭美霞记忆力惊人。她告诉记者,收治的第一位病人,是纱厂一位被蒸汽烫伤的工人,姓周。 解放后,“纺二”成为华东纺织管理局医院,后又改为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第二医院。 那火热的岁月,一幢幢病房建起来了,1953年“纺二”的床位已达530张。郭美霞忆起从前,只一个“忙”字,护士从打针到洗澡喂饭,一手包办病人生活,“连做手术的都没有陪护”。那光荣的岁月,郭美霞代表上海进京参加全国护士大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晚上看文艺汇演,我就坐在邓颖超的旁边……” 即使“文革”中,“纺二”的500多张床位也是床床不空。改革开放后,纺织业更是吃香。靠着纺织局每年拨给的数百万元财政补贴,“纺二”是全市第一家进口净化手术室的医院,第二家引进全身CT的医院。那时来求诊的病人如“过江之鲫”。老院长范广信说,纺织系统女工多,常常是两张产床一拼,住三个产妇。那时还专门辟了间手术室专治甲状腺肿大,一批20名女工,流水线作业一样开刀。那时,“纺二”的医生,奖金是同行的两三倍。 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50万纺织工人至今难忘的曾经辉煌。 凤凰涅磐? 在没有空调、门窗破旧的老楼里,院长陈允硕接待了我们。24年在这楼里没挪过窝的陈院长说,乔迁新址是重生,是凤凰涅?,是“纺二”属地化管理的纵深。 作为全国首家属地化管理的企业医院,“纺二”6年前脱离纺织系统,建制划入杨浦区。此时的“纺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上海工业经历了“壮士断腕”的生死抉择,1998年纺织业举起砸锭大锤,40多万纺织工人下岗。 “纺二”日门诊量从6000人次下滑到600人次,被拖欠的医疗费用达1000多万元。千余名职工的医院,一年总收入竟然只有5000多万元。 医院宣传科科长说了一个小故事,那天有位导演突然来访,说需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病房的场景,跑遍上海滩,就看“纺二”合适。“纺二”落伍至此。 绝处逢生,属地化管理为“纺二”打开了广阔的天地。纺织企业外的病人求诊来了,中专护校剥离了,区肿瘤医院并入了,连名字都改为了市东医院,可叫了半个多世纪的“纺二”,病人叫出了感情,挂了半个多世纪的“纺二”老牌子,医院舍不得扔。发展的困惑也未能全离“纺二”而去:老化的设备、陈旧的病房、不合理医疗布局造成的过度竞争,再上一层楼,难。 终于今天,为了服务更多的群众,谋求更好的发展,“纺二”突围杨树浦,挺进中原。陈院长告诉记者,新院总投资2亿多元,占地24亩,总建筑面积为37095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0%,其中主楼即病房医技大楼有十四层,门急诊楼七层,实行全院计算机联网。计划有净化设备的手术室8间,血液层流室净化达1000级。新医院还引进了1000多万元的肿瘤直线加速器,近500万元的六排螺旋CT,建立了危重病监护病房,新院将以一流的医疗设备和一流的服务质量,创造新的辉煌。 以人为本 采访问题:二级甲等医院整体搬迁,这在上海还是首次,杨浦区为什么“吃第一只螃蟹”? 史京衡(杨浦区卫生局局长):一切为了群众。杨浦区原有的医疗布局已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控江路以南是杨浦的旧中心,这里35万人口有12家医疗机构,其中老年医院与市东医院仅距500米。而控江路以北的五角场、新江湾、中原等近年发展起来的地区,60万人口只有8家医院。尤其是殷行街道,仅有一家地段医院,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综合论证,区政府做出了市东医院搬迁的决定,既解决了中原群众的“看病难”,也避免了杨浦南部地区医院间的过度竞争。 采访问题:这首开先河的搬迁,经过了多久准备? 史京衡:从2000年起,当时的区委常委会专题研讨杨浦区如何整合优化医疗资源,推动卫生改革时,就开始酝酿市东的搬迁。合理布局,科学发展,2003年,区政府将建成市东新院列为当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我理解,医疗卫生也要依靠“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 相关背景资料 上海市东医院是由上海纺织第二医院和杨浦区肿瘤防治院重新组建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也是上海市疑难病理会诊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市东医院医学检验研究中心、上海市神经外科专家快诊快治中心及上海市红十字肿瘤专家咨询服务中心所在地。1993年被首批评定为国家卫生部二级甲等医院。
神经内科:区特色医疗专科,科主任为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室拥有现代化神经电生理检测及治疗手段,对中风病员按不同发病时间作溶栓或其他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呼吸内科:区特色医疗专科,2名医师为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该科对哮喘病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立足于哮喘的全年、全程控制与目前治疗相结合;对慢阻肺病员缓解期开展计划治疗、呼吸衰竭抢救等,均各具特色。 /**/本文关键字:
市东医院
《美迪医讯》欢迎您参与新闻投稿,业务咨询: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更多关于 市东医院 的新闻《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