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倡导下,北京市海淀医院和海淀妇幼保健医院共同投资在上地地区组建新院
北京市海淀医院和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在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倡导下,两家医院联手将于今年11月中下旬在海淀新区的上地地区组建一所二级医院,这也将结束长期以来上地地区没有一家二级医院的历史,为该地区60多万人口提供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目前的医疗市场中,投资新医院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这种由两家国有公立医院共同出资建立新医院的模式在业内甚为罕见,在北京市更是首开先河。
股份制落空
凡是生活在海淀上地地区的居民一提到进城看病肯定会愁眉苦脸,因为当地老百姓有个头疼脑热的就要跑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城里就医。
上地地区所在的海淀新区位于海淀区北部,面积221平方公里,占海淀全区总面积的51%以上,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和中关村软件园等高科技软件园就坐落在此,海淀区大部分的中高档收入人群也都聚集在这里。可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样一个高科技产业聚集的地方,居然连一家二级医院都没有,只有几个乡卫生站零星点缀其中。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地居民跑远路看病的原因了。
在海淀区近几年的人大代表会上,人大代表都呼吁在这一地区建立医院以解决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一些大医院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的巨大潜力,像同仁、北大、清华都纷纷要求来此建院。
主管海淀区医院的海淀公共服务委员会也认识到了在此建立医院的必要性。如果让同仁、北大这些大医院来此建院,由于不隶属于海淀区,以后恐难管理。因此,公共服务委会决定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该地区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起初,公共服务委员会是倡导走股份制的道路,由投资方、医院共同组建一家股份制公司,在此公司下设置一家医院作为其下属机构。公共委是这么设想也是这么实践的。2004年8月,在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的联姻下,由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万伟千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企业,在此企业的基础上组建一所医院作为该公司的下属医疗机构。该所医院被定位为是一家股份制、非营利性、综合性医院,面向海淀区西北部地区包括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在内的数十万人群提供一流的、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投资方中途撤资,股份制公司的设想最终也没有实现。”一直负责这个项目的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王玲院长寥寥数语就回避了投资方撤资的原因。
投资方撤资后,2005年3月,在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卫生局、海淀区红十字会的支持下,海淀医院和海淀妇幼保健院又重新启动了在海淀新区的上地地区建立新医院的项目。
目前,王玲院长一直负责该医院的筹建工作,她告诉记者:“现在是由两家医院共同投资来建立这家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应该说海淀医院和海淀妇幼是海淀区卫生局管辖内最好的两家医院,在筹建中虽然在资金上有些困难,但是我们能够保证让它如期开业。”
不走高端路线
新成立的这家医院是一所二级医院,主要面向海淀区的上地地区以及周边百姓开展各种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由此彻底改变该区域长期以来医疗服务相对滞后的状况。
“我们医院并不想走高端路线,主要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防治,患者在得了这些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能让他得到治疗,尽快康复就行了。”王玲院长在向记者介绍该医院的发展方向时说道。
这所医院建好后,覆盖的人群主要就是三大块:一个是高科技园区内的职工,因为该院就位于上地高科技园区,向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员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甚至提供优质、便捷的特需医疗保健服务是这家新医院很重要的一项服务内容。第二就是上地地区的老百姓,因为这个地区的医院很少,老百姓有病只能去十几公里以外的城里看病,交通上很不方便。按我们国家标准来说,60岁以上的老人生病就不应该出门,社区就应该提供服务。可目前的社区只能解决一个小病的对症治疗,解决不了住院,解决不了手术,不能提供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和防治的服务,而在这所医院里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向上地地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是这所医院的主要任务。第三就是针对流动人口、三无人口以及贫困人口。王玲院长告诉记者:“北京市委、市卫生局倡导要求每个区县都应该建立一个惠民医院以保证流动人口、三无人口以及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我们医院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分娩中心、贫困人口急救站以及医疗救助站为切入口,帮助政府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基本医疗做些实事。”
坚持两条腿走路
新成立的这家医院是一所内、外、妇、儿科室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各科室的骨干力量都是从海淀医院和海淀妇幼保健院抽调过来,像内外科、手术室、B超室、超声、放射是由海淀医院主刀,妇科、儿科、检验科则由海淀妇幼来掌勺。“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还需要磨合,可我们都有一分责任,就是要把这所医院支撑起来。”院办杜主任说道。该医院实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管理,后勤物业全部社会化,建立具有医保特色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日制(急诊24小时)、无假日服务。
当记者问及医院以后的经营,王玲院长略一沉吟:“医院经营的关键是要找准市场定位和服务定位,不论是服务老百姓也好还是适应市场也罢,只要把这两条抓准了经营就不成问题。”
“上地高科技园区的员工工作节奏快、心里压力大,他们对医疗有极大的需求,但是他们更需要方便和快捷的服务,他们也建议医院能把流动车开进园区。”王院长对以后的经营策略似已成竹在胸,“我说可以呀,或者在各企业的卫生室设点,我们定期到各点出诊,只要他们有需求我们都能做到。”
同时,医院把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作为医院的首要任务,开设便捷、廉价的服务项目,设立
海淀区北部120急救站,并与北医三院、海淀医院、海淀妇幼保健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定期邀请大医院的专家出诊,以方便附近老百姓就医。
为了实现惠民的理念,医院还针对城镇“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设立专门的门诊和病房;成立了贫困医疗救助中心,低保户和贫困流动人口患有脑出血、冠心病等急病可以直接进入治疗程序。除此以外,这家医院还设立了流动人口分娩中心。王玲院长说:“很多贫困流动妇女由于价格的原因,她确实不愿去医院,也确实去不起医院,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在流动人口分娩中心,贫困流动人口孕产妇从开始的产情检查到最后分娩的费用1000元封顶,我们保证母婴安全。”
“我们既要管老百姓的基本医疗也要注重市场的需求,这是两条路,这两条路都要走而且都要走好,医院才能更好的为上地周边及山后百姓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王玲院长一语道破了她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