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破冰
对话嘉宾:
石仲仁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院长
张谊国 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喀左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高纪理 河北省文安县中医院院长
余永华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院长
陈建平 杭州市拱墅区半山人民医院院长
文/邓黎
县市级医院现状如何
石仲仁:我这个医院,建院三十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的投入基本上都由卫生厅和政府下拨。卫生系统从九十年代就开始改革开放,但二十来年过去了,这个医院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从理念上,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上,以及医疗设施医疗和医疗储备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更没有发展,还没有从计划经济转过来。但人家大医院做了改变。
我们这个医院是大医院架子,原来叫河北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属于卫生厅,牌子是非常硬的。因为没做起来就逐渐萎缩了。2002年河北省卫生厅决定把它办成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转成了专科医院。
改了牌子,但实际内容不改还是不行。整个医院的医疗实力不到位,就参与不了医疗市场竞争,所以说发展不起来。医院曾经一年当中换了4任院长,到我是第五任。医院的整个医疗设施和医疗设备都是陈旧的,使用期在15年以上,医疗环境破旧不堪,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学历高职称的不少,高能力的少,这是这个医院的特色。高能力人才来源不足,主要取决于医院没有发展,大家得不到临床的锻炼。
张谊国:现在医院的情况就两个字:苟活。困难很大,挣扎当中活着呢!
如果把医患关系作为医院的主要困难,说明医院的管理者不称职。我们医院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医疗市场太乱。像我们这个人口才四五万的小县城,诊所就有几十家。有证的在开,没证的也敢开,很多只管挣钱。而我们呢?好多应该政府来做的事,我们也在默默地顶着。
比如说,急救车的问题。120急救中心设在我们这,24小时免费接送喀左境内的患者,车钱、油钱、维修费、人员费都由医院默默付出。还有救助患者,救护车拉回来了,但在结账的时候没人管了,这种情况也比较多。
现在,政府对我们一分钱的投入都没有,几年前还拨点。这个医院五十多岁了,跟人一样,人到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全院职工420多人,离退休的有100多人,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离退休的,这些人都是高工薪,医院的员工要开支。当然,我也不说不养活,因为我们也有老的时候,但这些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但实际上呢,政府没有解决。
在当地看来,医院是个好地方,不管有没有油水,至少能正常开支。
陈建平:我们医院82年建院,从卫生所到医院再与其他医院合并成为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尽管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应当说,有一部分人是比较信任我们的,再说社区也方便。但还有一大部分人,因为观念问题,还是觉得大医院好,感冒也好,什么小病也好,总还是要到大医院里去,对我们还是不放心,不管做什么都是冲着大医院。
高纪理:我们医院是二甲中医医院,有150人,2005年的业务收入是1200万,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很小,几乎是没有。跟以前相比,医院各方面变化很大,因为我们基本上实行的是两年翻一番的政策,门诊量也比原来大多了,住院病床率是70%,以前才百分之二三十。
余永华:我们白云区是工矿区,工矿企业的职工都在工矿医院就医,而且地方人口不是太多,所以我们医院的业务量不是太大,门诊量每天大概一两百人的样子,病床使用率在60%,医院收入不是太高,因为我们这边收费比较低,大概一年一千多万,这是连本带利毛收入。
我们医院在职职工有206人,加上离退休人员差不多250个。退休职工基本由政府负担,在职职工,财政补助20%,这肯定是不够的,大部分还是我们医院自己来承担。贵州这边呢,标准定的比较低,再加上现在农村合作医疗启动以后,实行了限价措施,所以收入更少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们这已经实行几年了,比国家启动的都要早。在贵州也算是启动的比较早也比较好的,因为我们区农民比较少,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96%以上了。
面对困境如何自救
石仲仁:首先是定位,增加大家的积极性,启动每个人的激情。每个人都有阳光的一面,他有他的劣势,但同时,他也有他的优势。要充分调动起来,启发每个人阳光的东西,掩盖和回避他不足的东西。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张,原来的内外两大学科逐渐往下延伸,医院根据员工的特长和资历,给他们创造平台和施展能力的机会,逼迫他们在这个领域在这个专科上下功夫。
随着学科的建立,病区的建立,人才流动了起来。这样相对来说,过去那些勾心斗角,你争我抢的场面就减少了。但是,我们医院人员比较复杂,加上离退休的将近三百人,所以我采取的经营策略是:小步慢跑再往后错一步,不断往前拱着走。慢慢地来。
服务上,针对我们的顾客:老年人,我们实行儿女般的服务。我们的口号是:老年人的健康是我们的心愿,儿女般的服务是我们的标准。
张谊国:服务这方面,咱不说跟好的地方比,但在县城内或市里来说,还是可以的。比如:对待重症病人,有绿色通道,120急救车送来后,由急诊的接诊医生负责到底,从住院,陪护到出院签完字,才算结束。
对于出院病人,医务人员必须送到楼口,送到车上。对于那些没人管的患者,到我们医院就医疗免费,搞特护,再寻找家属,因此,我们医院的口碑还不错。
为了让医院有发展,就得开展新技术。尽管医院的收费标准不太高,但还是有十几种手术进行大降价。医院虽然挣得少了点,但薄利多销,患者多了,起码床费可以多收一点。
此外,我们这儿没有押金制,不像大医院,留几万押金。当天,患者交五百块钱,我就给他开五百块钱的药,非常清楚。我们当地一直都是这种惯例,像什么一日清单制也用不着,我们是一方一清。
陈建平: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大家知道是六位一体的。但老百姓的观点转变的比较慢,要想在人们心中,真正做到像计划生育那样的认可度,现在还没达到那个地步。
国家不拨钱,医院只有自谋生路。现在我们从事的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有公共服务的职能,承担起周边群众的医疗卫生工作。我们现在也在往全科发展,从服务态度上服务时间上,我们都采取措施:星期六,星期天,中午,晚上,都开诊,因为老百姓平时都上班,就中午、晚上还有周末有时间。还有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我们还把职能团队派下去,有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但社区人员好像不太认可。
医院没有特色是不行的。我们医院的小儿科是很好的,周围的老百姓都到我们这里来看小儿科,很放心,我们的技术、质量、服务态度,老百姓也很认可。
高纪理:中医医院的发展的确感觉到困难,但光是去抱怨是不行的,得承认这个现实。国家有困难,拨不出钱来。老百姓抱怨看病贵看病难,也有老百姓的道理,我们医院怎么能在这个夹缝中生存发展呢?要有正确的定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第一个是降低价格。原来我们走方子很严重,针对这个,我们把药品的价格降到跟外面药房一样,甚至还要低,这是其中我们认为做的比较好的,老百姓也比较满意的。另外,我们医院的B超、彩超价格都低于标准价格。第二个是要求质量做到最好。比如,2004年在我上任后,就广泛的征求意见,整理出一个“三十条”,从医院算账消费的问题一直到环境的问题,然后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来全部落实。现在我们又在开始征集下一轮的三十条,每年都这样,把死角消灭掉。
此外,我们实行了中药房托管。药房托管非常好。我把原来药房的库存以及工作人员都托管,药品收入的23%给医院,员工的工资收入全由托管方来承担,但要求员工工资不能低于托管前的收入水准。奖惩等其他措施也都由他们来做。本来中药的种类就非常多,这样以来,就解决了我们以前采购当中的不透明等情况,医院感到很轻松。
医院大力发展特色科室,比如骨科,做得比较好。但由于现在竞争比较激烈,我们除了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以外,还搞了最低定价,所以说患者也就上门了。
余永华:为了增加收入,医院进行了内部改革,人员收入跟个人业绩有一定程度上的挂钩,此外还要看劳动纪律,服务态度和社会效益。我们医院的服务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要求的比较严。
医院的硬软件支持是否到位
石仲仁:我们在技术设备上的经营,严格来说实际是一种资本运作。这么个小医院,负债一千万,上级不给钱,怎么办呢?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当抠就抠。从实践上说,我们还是在资本运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把有限的资金发挥到最大的限度,有一万块钱干十万块钱的事。
我刚上任的时候,有四五家医药公司起诉医院,医院败诉,每个月,只要银行见了钱就拨款给医药公司,每个月挣的一点钱,都给拨走了,医药公司停止供药,那医院就无法运营了。怎么办呢?只有登门。首先,必须换位思考,不能站在买方市场上。因为医药公司已经是无利经营了,你再站在买方市场上,那就死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启动药品供应,先让药品流动起来,哪怕医院一天只挣个几千块钱,但只要流动就有生机。所以,我们和医药公司达成协议,原来欠的账会逐渐还清,在医院经营期间,进医药公司的药,进多少,付多少。那么今后医院富有了,有利润了,再逐渐追加对原来欠款的返还。得到这个诚信,启动双方供应关系。
张谊国:一般的病,到咱们医院当然可以解决,我们努力引进先进设备,能在当地解决的就不往外头跑了。但技术设备的引进也得要钱,医院经过研究,让职工集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