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小许还没来得及过多享受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给她摘掉眼镜带来的喜悦,就又不得不陷入更深的煎熬中,因为她被确诊为严重的“角膜瓣融解”。这意味着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将来就会有失明的危险。由手术并发症所引发严重后果的案例随着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推广而快速攀升,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屈光专科副主任周跃华博士就曾亲手接诊过多起这样的类似病例。
周跃华,是此次联名上书卫生部的16位专家之一。他说,作为医生,所能做的也只是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对于目前激光治疗近视存在的种种问题,他不愿多谈。但可以察觉到,作为一线的主治医师,他比常人对现状有着更深的体会,也更多了几分无奈。
虚假广告满天飞
在北京同仁医院,记者遇到了来做LASIK手术的小齐,刚刚走出手术室的她,双眼还戴着眼罩,但已能明显地感觉到她兴奋的心情。“医生说,过几天,我就能彻底摘掉眼镜了。”小齐告诉记者,头一天进行的检查,第二天就来做手术了,整个手术过程不超过10分钟,快得出乎她的预料。
在同仁医院,平均每天有二三十例像小齐这样的来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做财务工作的小齐说自己特别不习惯戴框架眼镜,后来从媒体的报道和广告上了解到准分子激光手术。但各种各样的广告让她眼花缭乱,相比如此迅速的手术来说,对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了解和对铺天盖地的广告的甄别占去了她太多的时间。“看了那么多的广告,都说自己用的设备最新,技术最先进,把我都看晕了。”最终,小齐还是决定选择一家知名度高的权威医院。
在记者接触到的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或者准备去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中,很多人都对那些形形色色的广告记忆颇深,甚至张口就来,什么“轻轻松松30秒,还你一个清晰的世界”,“10分钟摘掉你的眼镜”等等。这些具有诱惑力的广告词,初看上去似乎并无大错,因为整个手术过程也就10分钟左右,其中最核心的激光切削角膜基质约用时30秒,但专家认为这些不负责的广告对患者极具误导性,很多近视患者误以为,手术时间短就等同于手术简单,任何医院都可以操作。其实不是这样。
还有一些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广告宣称可以去掉2000多度的近视,适合人群广泛。但事实也并非如此。专家介绍说,像LASIK手术一般适用于不超过1300度的近视患者。而对于哪些人可以适合于做准分子激光手术也都有着严格的限定。如果对近视患者不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和筛选,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令专家们感到担忧的是,目前能见到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广告绝大部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水分,甚至是完全虚假的。
价格战如火如荼
中国是世界上的近视高发病率国家,存在视力问题的人达三四亿之多。据粗略统计,去年一年,接受各类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就有60万左右。而且这一数字还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状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投入到这一日益广阔的治疗市场。除了经济利益的考虑外,很多小医院和民营医院也把能够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作为日后医院晋级的重要砝码。
此次上书卫生部16位专家之一的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手术中心主任李莹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运营中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仪器就有800台左右,这意味着至少有几百家医疗机构投入到这一市场中。为了争夺患者源,各医疗机构展开了激烈的价格大战。特别是占整个准分子激光治疗市场80%以上的小医院和民营医院,把低价格作为吸引患者的主要法宝之一。
小齐告诉记者,她在同仁医院进行LASIK手术的费用是,单眼4368元,双眼近9000元。协和医院的价格与同仁医院相同。记者也咨询了其他几家医院,给出的价格如下:北京英智眼科医院的双眼LASIK手术的价格在6800元——7000元之间,北京华德眼科医院双眼LASIK手术的价格是4980元,还有一些医院打出双眼LASIK手术3500元的超低价格。
在专家们看来,价格大战反映出了一些医疗机构的不理性。片面打压手术价格,盲目的争夺患者源,会为患者的有效就诊埋下隐患。“因为手术也是有成本的,从几百万一台的准分子激光手术设备,到几百元的一片刀片,如果医疗机构给出的手术价格都要低于成本,这样的手术敢放心做吗?”周跃华博士显得有些无奈。李莹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对准分子激光手术有最高价格限制,比如协和医院就是按照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大红本”上的价目来定价,像协和医院、同仁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的手术价格在国内就属于最高的了。李莹说,此次论坛,16位专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准分子激光手术设置最低价格,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术后的疗效。
设备陈旧 反复使用
手术价格相互打压,不可避免地促使医疗机构想方设法降低手术成本,特别是一些商业性质的医院。于是,某些不具备实力的小医院便通过引进二手淘汰设备,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而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患者的术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也引起很多患者对准分子激光手术安全性的怀疑。周跃华说,准分子激光手术技术本身是成熟安全的,这一技术已经通过了美国FDA的认证,并且通过多年的临床手术证实是安全可靠的。针对那些不具备技术实力的小医院随意开展手术给准分子激光手术技术造成的负面影响,他也强调,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即使是很成熟的技术。
北京协和医院从1993年3月就开始开展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是国内最早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十多年间,像协和、同仁等大型医院,已经更新换代了多台机器设备。而这些淘汰的设备被厂家收回后,是不可能被销毁的,很可能又是流落到一些中小医院。从国外发达国家淘汰转手来的二手设备更是数不胜数。有专家举例说,几十万元回收的设备,花50万元修一修,转手就能以100多万元的价格卖给小医院。李莹告诉记者,准分子激光手术属于高精密、高成本的眼科手术,对医疗设备的要求很高,设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手术的质量。二手设备中部分经过严格检修可以继续应用,但如果使用淘汰的没有严格检修或者不稳定的二手设备,手术效果可想而知。
除了通过使用淘汰二手机器设备来降低手术成本外,一些不负责的医院也存在着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的问题。比如,一片角膜刀片600元左右,本应该一片刀片只用于一人,但为了节省成本,个别医院就一片刀片用于多人,反复使用。李莹介绍说,这种做法一方面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刀片反复使用,会产生磨损,在切削患者的角膜基质时,精确度就会大受影响。而对于高精密的眼科手术来说,这是很危险的。
手术门槛过低
目前,我国共有多少家医院在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说法不一。保守估计有七八百家,也有称在1500家左右。甚至一些县级医院都在开展此项手术。专家们认为,门槛过低,没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的医疗机构的介入,导致准分子激光手术领域问题丛生。
记者咨询相关部门后得知,对于医院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资质要求通常是,具有行医执照的合法医院,并且获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而对于开展此类手术的医生的要求,首先是眼科的职业医师,并且获得准分子激光手术上岗培训证书。但如此的资质要求,专家们认为太过宽泛。从负责准分子激光手术上岗培训的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学院,记者了解到,报名参加准分子激光手术上岗培训的非常踊跃,甚至还有不是眼科的医生也来报名。该部门也在酝酿提高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的最低条件。
从1993年开始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十多年来,这一技术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但至今国家仍没有制定完整的规范。李莹教授说,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此项手术有完善的规范,但不适应我国的国情。尽快出台适应我国国情的完整的国家规范,对病人的选择,手术医生的入选等手术环节进行约束,对设备机器的使用进行规范,已经迫在眉睫。
准分子激光手术不像白内障手术,它的主要实施人群是青少年和年轻人,他们的视觉寿命还很长,今天半点的手术疏忽都可能使他们的未来变得灰暗。此次论坛主办方——天津市眼科医院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中心的王雁主任代表16位专家,准备把这份联名上书呈送卫生部有关部门。
链接
不满18岁度数不稳定别做
要做准分子激光手术消除近视,首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求患者的屈光状态,也就是平时常说的度数要稳定,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二是要求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50岁之间。由于18周岁以下的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期,眼睛屈光状态不稳定,仍有度数增加的可能,因此即使盲目地接受了手术,一两年后视力极有可能还要回退,患者有可能要再戴眼镜或面临二次手术。
另外,年龄刚满18岁的患者,在准备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时也还要考虑另外一个条件,就是两年内的近视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相对稳定才能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
角膜太薄、有糖尿病等别做
除了年龄限制,准分子激光手术还需具备的条件就是没有青光眼、圆锥角膜等严重的眼病。另外,糖尿病患者、胶原性疾病和疤痕体质等有全身疾患的人也不能做这种近视眼手术。因为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是通过电脑来控制激光束,手术要求角膜要有一定的厚度。但角膜的厚度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人的先天条件。有人天生角膜就较薄,不适宜做准分子激光手术。因此,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确定角膜厚度适宜以及没有任何禁忌症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