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美迪医讯 > 中国专家谈器官移植 |
中国专家谈器官移植 【 2001-12-16 发布 】 美迪医讯
吴培根教授说,此次会议从学术重要性而言,仅次于美国的器官移植年会。从会议上传递的信息看,目前人类器官移植主要的发展方向集中在开发新药物以进一步提高被移植对象的免疫耐受力和降低慢性排斥反应,因此各国专家和制药厂商都在积极研究探讨通过剂量更小,更有针对性的药物,让病人最大限度地接近耐受的方法。 两位专家介绍说,未来人类器官移植治疗将集中在人对人的同体器官移植、动物对人的异体器官移植和克隆人体器官移植等方面。克隆人体器官具有光明的前景,将解决一系列移植方面的关键问题,不过目前其实际运用还为时过早,因为虽然现在可以复制具有机械功能的脏器,但如何还原其生化作用还有待于探索。 关于中国的器官移植,从1960年我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进行中国首例肾脏移植手术至今已有41年,仅肾移植方面,目前中国已有28个省、市和自治区能够进行,全国移植数量累计近3.5万例,其中已有3例存活时间超过23年。对此,吴培根教授说,目前我国的年器官移植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其种类和成功率也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相关研究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00年底已超过100家。但他也谈到中国与欧美等国家相比,还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研究体系分散和社会捐献活体器官意识不强、数量较低以及相应立法不完备等问题。 几位专家特别指出,移植器官来源不足虽在中国较为突出,但也是各国存在的普遍问题,所以人们才致力于异种器官移植和克隆器官移植的研究。徐达教授说,中国目前有100万到150万人需要通过器官移植治病,但每年的手术量仅有1.3万。以肾移植为例,我国尿毒症患者每年新增12万,但由于肾源缺乏,每年只能完成不到5000例手术,因此大多数人只能依赖透析治疗,而从长远看,透析不仅费用高于移植,病人生活质量也较差。 资料显示,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用于移植的器官有90%以上来自死者,其中20%以上的人生前就在遗嘱写明死后捐献遗体,这样就相当程度地缓解了移植器官来源不足的问题。对此吴教授说,我国由于立法、传统伦理等方面的制约,这方面的比例还不大。但他们也指出,有关方面正在作出努力,设法改变这种局面,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在倡导宣传新观念、建立捐献库方面已走在了前面。/**/ 本文关键字:
器官移植
《美迪医讯》欢迎您参与新闻投稿,业务咨询: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更多关于 器官移植 的新闻
《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