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首页 > 美迪医讯 > 人才流失,看法决定做法  

人才流失,看法决定做法

【 2004-08-30 发布 】 美迪医讯
美迪网领先的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

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整体看好,很多企业都憋着一口气要在这一年中抓住机遇,使企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因而纷纷开始谋划新的战略方案与经营计划。

如今,市场有了、方向明确了,剩下的就该踏踏实实地干了。然而,大战临头、正值用人之际,很多企业回过头来盘点内部的人力资源才发现可用之人实在太少,恰好又正赶上春季这个人员流动最频繁的季节。因而,“人才流失”成了很多企业不愿正视又不得不正视的一个既“敏感”又“伤感”的话题.

一边是如同患了流行感冒,企业内部的人员一个接一个拂手而去;一边是人才招聘会上挤破了头,外面的人员削尖了脑袋也要往企业里面钻。面对这种景象,企业领导人该如何决断,是“放”还是“进”?是大进大出?是苦心挽留、扼腕叹息?还是敞开胸怀、顺势而为?

重要的就是这5%

华嘉机构总裁  易建湘

企业领导人心中总有道难以逾越的坎儿,这就是“人才流失率”。不计其数的西方现代企业发展经验表明:当企业的人才流失率超过一定标准时(通常为3%-5%),企业就进入了危险地带,甚至将会导致破产与灭亡。面对这样的悲惨下场,谁还敢越雷池一步?

因此,在很多中国的企业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出现较为频繁的人员流动或大规模的人员流失时,企业从中高层开始就已经坐立不安、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为什么这么好的发展前景,员工看不到?为什么这样好的工作机遇,员工不珍惜?为什么那么大的发挥舞台,员工不跟进?为什么还没有学到什么真本领,员工就已经心猿意马、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福中不知福呢?”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每位领导人,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不知如何面对那些要走的人以及将要进来的人,不知如何面对自身以往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工作。

这到底是企业的错?还是员工的错?人才流失率,这道最后的“心理防线”该不该打破?面对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与根基不稳的内部结构,中国企业如何正视现实、正视自身?

95%尽可“开闸放水”

在我看来,中国最不缺的是人,最缺的是人才。企业求“才”若渴,但100个中国人中能有几个堪称是企业的栋梁人才。中国的MBA很多、博士硕士很多,既有丰富经验又有高学历背景的人也不少,但中国整个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不过才25年,又有几个人能担当起塑造长寿企业、打造百年基业的大任?说到底,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内部面对的问题是“人员流转”还是“人才流失”?是“劳动力”的自然更替还是“企业价值与核心竞争力”的外流?这是问题的根本!

大家都知道,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环境已经具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素养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的血液之中,并造就了很多伟大的企业,同时伟大的企业又再不断吸引着优秀的人才、创造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产品。按照80:20理论,正是这些20%的人才支撑着20%的优秀企业并赚取了市场中80%的收益。因此,别说是3%-5%的人才流失率,如果是这20%中的人员,就是流失了1%,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震荡。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必须承认:25年与100年之间的时间差距我们不能回避。有人说:暴发户一夜之间可以冒出好几个,但一个贵族的诞生至少需要三代。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国企业人才的产生,它需要土壤和养料。

企业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练,人才更是如此,没有在企业中实战过、没有亲身参与到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与成长之中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人才。但在我们的身边,真正活到10岁、20岁的中国企业有几个?与这些企业共同成长过来的人才又有几个?

正视这一现实,我们就没必要死盯着什么所谓的“人才流失率”了,更真实的情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经济大发展与精神大涤荡并存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中,100个人中,真正能与企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生共死的人最多也不超过5个,剩下的95个不过图的就是个谋生的手段,在这里与在那里都一样,只要给钱就干活儿,只要加油就跑路,根本没什么精神需求与价值信仰,属于纯粹的“精神游牧”部落,对于这样的人员,有长远抱负的中国企业何必为之徒费口舌,搅得自己也心神不宁静呢?

反过来再推想:如果100人中,流走的正是那95%的“精神游牧”、“信仰缺失”之人,又何尝不是件大大的好事。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况且流走的都是那些“浮萍”、“落叶”,不正好还企业一个清者自清的本来面目,同时又留下了最好的位置给那些真正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有志之士、同道之人。因此,我们的领导人不要一看人走就心慌,如果流走的本来就是不属于你所需要的那类人,又何必要拦呢,古人治水的最高境界不是人为地建造堤坝,而是开闸放水、顺势利导,洪水如猛兽,它爱往哪儿去就让它往哪儿去,只要不吃掉自己的企业就好。

为5%打造“人才成长阶梯”

但倘若流走的是那5%最有可能与企业同成长、共患难、有着共同精神与理想追求的人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关键问题,即企业是否有自己的哲学,企业自身是否具有完备的精神文化体系,并将之转化为企业中所有的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才成长阶梯”。

在这里我们尤其强调,留住企业真正想留的人才,企业自己首先要有思想、有文化、有远见,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但这还不够,无形的思想与文化要转化为每个人都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场景,能为之激动、忘我投入的“执行力”才有价值,这就需要建立一个适合不同层次与结构人员需要的组织体系,我们称之为“人才成长阶梯”。在这个体系中,基层人虽属于浮在企业表面的那“95%”的人群部落,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企业组织 (指在精神与文化层面而言),属于企业的外围层,他们的主要生产对象是物质产品,严格执行企业的各种标准化程序和操作规程,根据自身所在岗位的职责描述,保质保量把工作做好,领取相应的工资报酬,仅此而已;企业核心层是指在文化层面上与企业高度同构的人,他们不仅能按照企业要求把本职工作做好,更多的还要思考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怎样做得更好,如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计划与方针路线,组织、激励和带领更多的人创造性地完成企业各项经营任务,他们是企业核心精神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递者,他们也是企业的血脉和脊梁;而对于企业的掌舵人即企业的灵魂人物,除了负责制定企业各种战略方针之外,更重要的职责是建立企业哲学,这是企业为之终身奋斗的最高信仰。深厚的思想哲学根基必定产生最具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中每个人的心中,企业生产的产品才具有品牌魅力、恒久价值,同时企业才能在各种境遇中泰然处之、从容应对。

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企业都能有这么一个强大的思想结构体系及与之相匹配的人才成长阶梯,惊涛骇浪又有何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要内心坚如磐石,哪管它地动山摇,高山险阻亦如履平地。

“大出大进”,淘沙筛金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的企业人才太少了,因为太少,所以碰到的几率就小,如果再不加快筛选的频率、加大人员流动的幅度,企业就等于白白耗费生命,眼看着各种机遇在眼前飞过,一个都抓不着、捞不到,错过自身发展的大好良机。

打破这一潭死水、激活内部机能,为了让真正的人才走进企业,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面对人员流动问题上必须要放开手脚、冲破人为的思想束缚,真正到大江大浪中去淘沙子、筛金子,既然时世如此,就干脆来它个“大出大进”,百里挑不出一个合适的人才,我们就千里挑一、万里挑一;既然一下筛不出个金子,我们就多筛它个十下、八下,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心诚意切,伯乐总会遇到千里马。说白了,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人要有大胸怀、大气魄、大眼光,不要拘泥于眼前的这点水和这点泥,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贻误战机。该走的就让他赶快走,该留下的一个都不放过,企业既要敢破敢立、又要胆大心细。

人才不是被留下来的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 张燕梅

“人才流失”也罢,“人员流动”也罢,首先要把“人才”的概念搞清楚。人才的说法是相对而言的,不如说才干。才,可能是指技术、技能、经验。发挥出才能的人才是人才。我们在进行福利薪酬、评价业绩时,可能会考虑很多方面,比如员工本身的情况、岗位、个性、将来的潜力等等,其实关键还是看他为公司做了多少贡献。每个公司发展的阶段不同、管理者的风格不同结果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人,所以不能就简单说谁是一流的、谁是二流的。

现在的大环境很好,人才的巨大流动非常正常。像索尼就有很多高级人才成为“猎头”公司追逐的对象。如果单从表面看,企业会因此产生骚动、不安,实际上是公司人才被承认、被认可的表现。对于流失率一类数字的东西不能简单判断,比如最近讲联想要裁员5%,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其实可能就是联想不赢利部门100%的裁员;对其他部门可能没有影响。

每个人开始都是在找一份工作,要养活自己。当看作是一份工作时,流动是合理的、健康的。这个阶段的人会很多。一般从20几岁毕业,一生工作30-40年,换3-5份工作很正常,超过10份会比较奇怪。而把工作当成是职业的人就少一些,看作是事业的会更少。一旦当作事业来看待,就会不计得失。但这些人也许只有5%。

人不是被留下来的,因为留也留不住。企业只能创造环境,希望员工们留下来,不能依靠人为的“伎俩”,留人留不住心,要“两厢情愿”。其实对流失大可不必担心,因为真正对公司哲学、理念、文化、战略吃透的人少之又少,会产生多大程度的损失?可能要比想象的低得多,企业关键是要找自己需要的人才。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会采取的一些措施,比如末位淘汰,或是某一层面员工的“大进大出”可能仁者见仁,但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企业最初的文化是否接受这些做法,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不是

本文关键字: 人才流失 
收藏本文到: Google书签 Digg Live Bookmark Yahoo书签 Faceboo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和讯网摘 POCO网摘 QQ书签

  《美迪医讯》欢迎您参与新闻投稿,业务咨询: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

我要评论:《人才流失,看法决定做法》
匿名发表 我的名字: Email: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更多关于 人才流失  的新闻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沪ICP备14001091号-8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消防排烟风机 华创商务网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美迪医疗网产品咨询 本QQ仅咨询广告和会员业务,不咨询产品和药品等业务美迪医疗网推广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