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置换时直视下球囊超声肺静脉电隔离安全、有效,对瓣膜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复律后具有稳定窦性心律的作用,长期随访左房功能和心排量有明显改善。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心房内产生每分钟达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二月第二期刊登一项研究,研究者2002年12月至2003年9月,21例长海医院胸心外科风湿性心脏病伴永久性房颤患者入选本研究。按是否采用超声球囊消融肺静脉口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11例中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51.55±7.83)岁,房颤持续时间(5.50±5.40)年,左房直径(7.27±1.39)cm,左室射血分数(53.95±4.54)%,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在瓣膜置换同时直视下经球囊超声导管行肺静脉口电隔离。对照组10例中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53.30±7.86)岁,房颤持续时间(4.50±3.47)年,左房直径(6.74±0.62)cm,左室射血分数(56.91±3.78)%,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单纯行瓣膜置换术。探讨在瓣膜置换同时行直视下球囊超声消融肺静脉治疗瓣膜病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和可行性。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李莉等研究人员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均无心房穿孔、出血、栓塞、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21例患者随访(45.92±4.61)个月。在术后3个月行电复律后,超声组73%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12个月以上,对照组仅为1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1年时,超声组左房容积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缩小,分别为(97.83±32.39)cm3与(150.78±52.32)cm3,P<0.05;左房收缩内径明显缩小,分别为(4.12±0.39)cm与(5.09±0.98)cm,P<0.05;左房舒张内径明显缩小,分别为(3.47±0.35)cm与(4.46±1.15)cm,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术后平均46个月随访超声组维持窦性心律63.6%,而对照组100%为房颤心律。 因此可见瓣膜置换时直视下球囊超声肺静脉电隔离安全、有效,对瓣膜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复律后具有稳定窦性心律的作用,长期随访左房功能和心排量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