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临床报道 > 正文 |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外科手术治疗 【 2009-10-13 发布 】 临床报道
重症肌无力(简称MG)是一种神经与肌肉间指令信号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在众多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当中,80%~90%存在胸腺异常,其中15%~20%的人有胸腺肿瘤。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小的胸腺瘤多无临床主诉,也不易被发现。 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胸痛的性质无特征性,程度不等,部位也不具体。但是,一旦并发即有可能引发呼吸危象,甚至引起患者的生命安危。 近日,笔者专程来到解放军第309医院重症肌无力治疗中心,治疗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外科主任窦云柯窦主任给笔者讲解了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窦主任说,胸腺瘤特大多表现是合并某些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MG)等为主要合并综合症,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手术治疗是解决患者病情最有效的方法。 窦云柯主任说,根据中国重症肌无力疾病研究者观察了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情况,分析了其疗效和危象的相关因素。 研究者选取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436例,其中58例合并胸腺瘤。分析发现,MG合并胸腺瘤者发生危象的可能性是无胸腺瘤者的1。286倍,MG伴有胸腺瘤者、MGⅡ型及以上者是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人群。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MG合并胸腺瘤的病人术后危象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GⅡ型及以上型术后更容易发生危象,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窦主任还从免疫学观点为笔者解释,胸腺内致敏的T淋巴细胞寿命较长,释放后存在于外周淋巴组织中持续进行自身免疫反应。 MG可累及全身肌肉,导致眼肌、吞咽、呼吸及四肢骨骼肌无力。眼肌型通常被认为是MG的“早期阶段”,药物治疗大都有效,但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会发展成为全身型。因此,MG病人应尽早手术治疗。目前认为,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效率可达7%以上 。手术切除,一方面切除了引起全身免疫反应的腺组织,另一方面又可能阻止病情进展,同时使外周淋巴组织中的致敏T淋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因而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故应持积极的态度。对于儿童患者应尽可能保守,到青春期后再考虑手术,16~39岁为最佳的手术年龄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因胸腺组织基本萎缩,参与免疫调节的程度明显降低,手术难以取得较好疗效,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 窦主任告诉笔者,MG合并胸腺瘤术后大多病情不平稳,危象的发生率远较未合并胸腺瘤者为高。我们体会肺部感染常是导致病情波动和危象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手术前后应积极防治。预防感染忌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减少神经肌肉接头部乙酰胆碱含量,加重肌无力症状。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不足可出现肌无力危象;用药过量又导致胆碱能危象。所以,术前应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以能控制病人症状的剂量为宜。 除了药物的合理使用外,窦主任还讲解了手术切口的入路方式。他说,手术切口以前正中胸骨纵形切开入路为好。MG合并胸腺瘤病人在肿瘤切除后,病人仍有MG表现,所以在切除胸腺瘤的同时是否应扩大清扫前纵隔内脂肪组织存有异议。胸腺肿瘤无论良恶性都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均应按恶性处理,且前纵隔脂肪组织中可存在异位胸腺,我们认为此切口:(1)术野显露满意,便于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同时切除无瘤胸腺及清扫前纵隔区域的脂肪组织;(2)符合肿瘤根治性原则;(3)不经胸膜腔,对呼吸功能影响小。对于浸润型胸腺瘤,其浸润范围广,尤其在大血管受侵的情况下,术中技术上的处理较为困难,处置不当可引起大出血或邻近器官的误伤,肿瘤切除不够彻底则影响手术疗效。 窦云柯等医师认为手术疗效女性优于男性、MG合并胸腺瘤手术的远期疗效更优于未合并胸腺瘤者,因为有重症肌无力症状可早期发现胸腺瘤。总之,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一旦MG诊断成立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更多关于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外科手术 的新闻
《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