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建中
贝建中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实现两件事:一是尽可能多地在建筑中引入自然光;二是尽可能简化建筑内部人员的流动
文/代瑾 冯蕾
美国UCLA医疗中心在美国西部颇享盛名,正在建设中的新医院大楼更是由美国著名的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建中先生亲自执笔设计。
谈到贝建中先生与UCLA医院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一次历史罕见的大地震。由于这场地震的震中离UCLA非常近,医院的建筑遭到了极大的破坏。1997年,贝建中先生接受了UCLA医院的委托,对医院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经过详尽的调查研究,贝建中建议医院不必推翻重建,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修补成一所崭新的医院。这样,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经费上都更合算。建好后的新医院大楼里包括儿童医院、Santa Monica医院以及一个神经精神病医院,建筑规模约有110万平方英尺(约合11万平方米)。
据贝建中介绍,他们最初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实现两件事:一是尽可能多地在建筑中引入自然光;二是从整个建筑组织、流程角度考虑,尽可能简化建筑内部人员的流动,使得任何人可以很容易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另外,在大楼的外观上,从建筑的角度把医院从一个整体分割成几个部分,使整个大楼看起来不会像一个庞然大物。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贝先生在设计医院大楼时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即从人文的角度进行设计。“让人感觉舒适的最关键点,我认为是自然采光。”贝建中说。UCLA中的每一间病房都做到自然采光,每个房间都有窗,包括走廊里也都有窗户,这使得病人、家属乃至医生护士都会感到心情舒畅。“我们是想反映UCLA的学术精神和人文理念,为患者和他的家人以及在医院里工作的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充满希望的环境。”贝建中先生十分强调人文理念在建筑中的作用。
“医院建筑与其他商业建筑的设计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医院也有其特殊的地方。”当记者问及医院设计与其他建筑的区别时,贝建中先生讲道,“医院要考虑到病人、探视者以及医护人员等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UCLA医疗中心的病房都是单人间,这跟其他商业建筑甚至其他医院都是不同的。考虑到病人的隐私,在设计医院大楼内的交通通道时,我们设计了不同人群使用的电梯、通道,病人和探视者就不会出现在同一部电梯里,避免了病人的尴尬。正是因为医院的这些特殊性,我们在设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医院的想法,询问他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如此来看,建筑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病人、医护人员等提供一个让他们感觉更舒适的环境。”
因此,UCLA医院大楼的设计充分满足了医疗方面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这个大楼里,有一个多功能性的患者室,在患者室中有私人淋浴间等设施,给病人的护理和护理者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空间;也具备医疗基础设施,用以支持医疗诊断和治疗。“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一个空间能够在很长时间内都实现多
功能的用途。”贝建中先生在谈到医疗设计原则时,十分强调这一点。
在UCLA医院大楼内,其医疗功能是分楼层设计的。在首层正式的大门入口之外,还设计了紧急入口、救护车入口以及放射性材料的入口。由于大楼里包含一个儿童医院,所以还为儿童病人设计了一个专门的入口。在设计中,他把公共服务的设施都安排在首层和大厅,并且让应急的区域和诊疗检查区域紧紧相邻,从而使紧急入院的病人能得到及时的诊治。
二楼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楼层,除了外科手术室都集中在这里外,还把一些放射性的诊疗设备以及具有相似功能的病房都集中在该楼层中,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影像检查都在这里进行。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这个楼层的功能设置可以进行不断地扩充和改进。而接待门诊病人的地方在大楼以外,通过一个连接的通道把门诊和大楼联系起来。
在功能设计上,贝建中先生和UCLA的员工经过多次探讨,开发出一个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他称其为“以疾病为中心”原则,即并不像其他医院那样把重症加护区集中在一起,而是在每一个楼层,针对每一种疾病都有重症加护病房,也有内科的病房和外科的病房,照料同一种疾病的医生就能很容易地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比如在癌症楼层上,所有的癌症患者、癌症加重患者以及医护工作者都在这一个楼层上,他们交流起来十分方便,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内部流程。
在每一楼层上都有一个公共电梯的区域,这也是UCLA医院大楼的特色之一。乘客在电梯内上上下下的时候,无论停在哪个楼层,一出去就能看见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且,公共电梯的区域和病房区相连,这就意味着外部来的探访者一般都不会深入到大楼的核心部分。
在医院内不同的人流、物流的交通运输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一些设计,就可以把员工、患者以及医院内的医疗物资分开,从而使医院的流程简约、快速,实现医院内的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