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治疗是上世纪末肝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新世纪肝癌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它具有疗效确切、方式简单、患者轻松的特点。这项技术虽已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但患者的接受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项技术的推广。
局部治疗是否指只治疗肿瘤的局部?与手术切除相比,这种疗法效果是不是要大打折扣?这些都是肝癌患者最常产生的疑虑。其实,这是患者对此治疗方法的误解。
局部治疗大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只针对癌灶进行局部治疗,对正常肝脏组织影响不大,不像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对癌灶治疗的同时,对肝脏功能也有较大的影响;二是指在实施局部治疗的过程中,基本不进行对全身有直接影响的操作或用药,如全身麻醉等。
之所以能对肝癌进行局部治疗,这首先得益于肝脏理想的位置。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大头朝外,右肋部的一大片皮肤与肝脏只是“一墙之隔”。这样的位置,使得医生通过穿刺的方式能够很容易地进到肝脏。当然,光有理想的位置还不够,两项里程碑式的诊疗技术孕育了肝癌局部治疗的概念,那就是早期诊断技术的出现和超声技术的应用。前者让人们有能力发现小肝癌,后者能够帮助医生对肝癌病灶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就如同医生长了一双透视眼。
肝癌局部治疗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受到酒精能让蛋白质凝固、坏死的启发,医生发明了肝癌的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方法;再如,人们发现热能够杀死癌细胞后,又发明了射频治疗技术,让肿瘤“热”死;还有一些医生正在尝试着用沸水把肝癌“烫”死;另有人发明了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
射频消融是肝癌局部治疗的代表作。实施这项技术,医生只需要在患者不足一分钱硬币大小的皮肤上进行麻醉,将射频针经皮肤穿刺入肝脏癌灶组织内,伞状展开9根细电极“锁定”肿瘤,通过射频电流使肿瘤组织中的离子产生振荡发热,局部温度最高可达120℃,从而达到凝固损毁肿瘤的目的。整个治疗过程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只需20分钟左右即可消融直径5厘米以下的癌灶,多次重叠消融可治疗更大的肿瘤。术后患者的皮肤穿刺处只需贴一块创可贴,患者在接受治疗后2~6小时即可自由活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生长在肝脏中央部分的小肝癌,因肝硬化程度重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射频治疗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