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多的艰苦创业,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耸立在太行山上。两千多个日日夜夜,这所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博爱、仁和、济世的赤诚,为上党老区人民奉献了白衣天使的爱心和真诚,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获得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的殊荣,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最知心的医院、生病时最愿意进的医院。这就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科技创新占领新的制高点
1996年,原国家教委对长治医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再建一所500张床位的附属医院,以适应大学医学教育的需要。另外,长治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缺乏,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看病的需求。
1998年,中共山西省委对长治医学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院长王庸晋教授上任后,为拓展学院发展空间、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满足本科教学需求、方便当地群众看病,经过积极酝酿、充分论证、多方考察,于1999年8月正式组建了功能完善、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附属和济医院。
和济医院从多方面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把医院的发展从外延扩大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搞技术创新,增加技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比重,使医院拥有自己的优势和专业特色。
该院加强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普外科等重点学科的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层流手术室,多渠道筹资购置了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同时新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神经内外科综合实验室、免疫病理实验室、上消化道肿瘤实验室,为学科建设和提升诊疗水平打造了新的平台。
目前,他们已经拥有了眼角膜移植、肾脏移植等多项填补长治医疗空白的高难手术的成功史。每一次手术,都是和济医院自身的突破,也是和济医院科技创新的成果。
2001年3月,首例脑动脉瘤夹闭术获得成功;
2001年12月,首例全关节置换术获得成功;
2002年1月,首例肾脏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2002年5月,心脏被刺破少年抢救成功;
2005年6月,首例肺咯血患者成功接受介入治疗;
2005年10月,首例冠状动脉照影术和经皮冠状动脉内置入术获得成功。
医院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考核及管理办法》、《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建立了专项科研基金,对国家级、省部级、学院级、医院级科研课题及时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多方引导临床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多出成果。
医院目前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各类科研课题30项,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成果奖16项。其中,院长武金有教授主持的《原发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护》课题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成功举办了“山西省护理学新知识、新进展学习班”、“山西省风湿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山西省肾脏病学新进展等学术会议、山西省第六届神经外科学术大会等学术会议,组织了各类讲座150余次,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260余人次。共发表学术论文285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180篇。
人才培养注入发展新动力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专家,院长武金有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多年的实践,使他对人才的渴求永远处于饥渴的状态。为了留住人才,和济医院围绕“学科带头人博士化,住院医师硕士化,护士队伍本科化,管理队伍职业化”的“四化”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实行了“一带二送三引”的人才战略。
“一带”即:依靠本院现有的技术力量带出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了“权威引路,专家带头,骨干紧跟,全院追随”的梯队式的人才链;“二送”即:为骨干人才创造条件,每年选送一批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研修,到国内名牌大学深造;“三引”即:筑巢引凤,不惜重金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
6年来,医院用于人才引进的支出高达260万元。在修建职工住宅时,同时修建了“人才公寓”。医院近三年先后引进了15名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和济医院实行的是系院合一的管理体制,即为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长治医学院护理学系挂靠在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医院教学工作始终是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了贯彻“以教带医,以医促教”和“科教兴院”的基本方针,根据长治医学院指示,和济医院建立了八个临床医学教研室和五个护理学教研室,并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
在教学过程中,和济医院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制定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了优秀老师观摩课和教学多媒体教学大赛活动;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使其逐步掌握基本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充分注意对学生多学科、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广开思路。
医院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大教学投入。仅2004年就投入资金40余万元,为内外妇儿等临床教研室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医院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采取在职培训,外出研修等措施,不断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2005年,医院共为学生授课900余课时,完成408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技能考核,被长治医学院评为“先进单位”。
2004年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来到和济医院,实习学生以优异的理论考试成绩和规范的临床技能操作,赢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在本年度全国评估的四所医学院校中,理论考试成绩排名第二。
评审专家组长陈服文教授感动地说:“作为一所建院刚5年的老区附属医院,基层教学工作如此扎实规范、临床带教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你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优质服务打造“金招牌”
医院积极倡导人文关怀,建构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及时编印了《人性化服务手册》,要求医护人员做到“进院有迎接声,接诊有微笑声,治疗有安慰声,离院有送别声”的“四声”服务。
为了方便广大患者就诊,和济医院在门诊大厅安装了自动上下扶梯和舒适侯诊座椅,配备了轮椅供行动不便的患者使用,增设了大型电子屏播系统、语音导诊系统、闭路电视宣教系统等,制作了醒目的导医标识,开放了触摸式导医平台。设立的分诊导医台和爱心服务台,由导医护士为患者提供引领咨询服务,免费为就医者提供一次性水杯和开水,免费量血压、称体重;在病区铺设了防滑静音LG地板,开辟了健康教育宣传栏、阅报栏。建成了全自动、封闭式物流系统,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为满足人们多样化、个体化的就诊需求,医院开设了“济困门诊”、“扶贫病房”和“特需病房”,在门诊实行了“一人一诊一室”的就诊制度。为了帮助中风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医院成立了“中风患者俱乐部”,免费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康复知识,并义务为患者提供咨询。2005年,启动了“爱心早餐”,为住院患者发放“爱心免费早餐”价值4.35万元;免收双休日挂号费13038人次,金额7.5万元;特困户、外地民工及下岗工人可凭有关证件享受减免治疗费20%的优惠,全年减免治疗费16万元。
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的同时,建立了手术高值耗材双向选择平台,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对高成本医用耗材采取“患者申请主管院领导”批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百姓利益。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的一些措施与办法相继被国家、省、市新闻媒体报道,其中《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推出让利百姓新举措》被编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23期《简报》。
6年的历程,和济医院在奉献与拼搏中逐渐成长,目前医院床位编制500张,人员编制850人。2005年,病床使用率达到93.13%,比上一年同期增长6.46%;全年门、急诊人数达到142939人,同比增长7.82%;住院人数达到9070人,同比增长13.38%。
2004年至2005年,在长治市卫生系统组织的民意调查中,群众对和济医院的满意度高达95%以上,位居长治市同行业之首。和济医院连续三年荣获首批全国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荣誉称号。2004年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院长武金有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优秀管理者”,和济医院还顺利通过了“山西省卫生厅医院综合检查评审”;医院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价格、计量信得过单位”、“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不仅长治地区的老百姓愿意到和济医院看病,就连周边晋城、高平等市以及河北、河南的患者也不远千里到和济医院就诊。
长空万里,强者邀翔。和济人用六年的时间,步入了持续、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管理模式、医疗技术、硬件设备、服务水平都走到了同行业的前列。
建设篇
1998年11月11日长医附属和济医院筹备组成立。
1999年8月28日长医附属和济医院正式开诊。
2001年11月15日门诊楼扩建竣工。
2003年病房改造完成。
2004年4月职工住房楼竣工。
2005年10月外科住房大楼竣工,同时层流手术室正式启用。
荣誉篇
2001年11月获首批全国“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殊荣。
2002年11月9日顺利通过省卫生厅综合检查。
2003年1月获首批全国“医疗优质高效百姓放心医院”殊荣。
2004年8月获首批全国“绿色医疗环境百姓放心医院”殊荣。
2004年8月获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殊荣。
2004年8月被长治市人民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
2005年3月被长治市卫生局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2006年2月被长治医学院评为“全面完成2005年度工作任务先进单位”。
2006年3月被长治市人民政府授予“2005年度全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科技篇
1999年8月宫腔镜、膀胱镜投入使用。
2000年7月山西省第六届神经外科科学会会议召开。
2001年3月首例脑动脉瘤夹闭术获得成功。
2001年3月成功实施首例角膜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