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许彦彬 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符合国家经验的管理模式
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乃至整个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难点。根本原因是非营利组织改革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往往对改革有不同的主张。从诞生之日,医疗卫生这个行业就打上了浓厚的悬壶济世色彩,到了现代社会,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不仅是人们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成为了人们基本权利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满足社会公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也成为政府的职责。然而,我国对公众福利的保护和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保护却成为一对矛盾,一直困扰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换言之,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率的矛盾是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因素,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也可以简单表述为寻求社会公正与经济效率兼顾的制度化安排。
传统的国有医院管理体制过分强调所有权对医院的约束作用,导致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干预过多,医院的自主经营权难以保证,也使医院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对政府的过度依赖,缺乏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医院的压力与动力,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成本核算意识、卫生经济意识和企业化管理意识,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院的要求。
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一致认为,产权制度改革是破解上述问题的良药。上海曲阳医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把医院全资转让给上海国泰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划清了医院与政府的界限,责权关系清晰,解决了政府过多干预医院,医院缺乏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难题,也解决了医政职能错位,医院替代政府承担过多行政职能,工作效率低下和补偿不足等问题。
但是,仅有产权改革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国资完全退出医院后,固然有利于医院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并不必然产生高技术效率,医院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也同样重要。有些医院在社会资本进入后,由于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出现了经营目标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更为严重的是社会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在医院管理中显现出来,出现了乱收费、雇用医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做虚假广告、胡乱增加辅助检查、超常规用药等问题。从国外经验看,各国的医院管理模式虽因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医疗保健制度、市场经济模式等因素不尽相同,但医院内部的治理结构是基本一致的。董事会任命院长,院长负责医院的经营,院长往往是非医学专业领域的专家,院长任命若干副院长,副院长必须是医疗领域的资深专家。曲阳医院的第二步改革致力于解决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并选择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不仅仅是产权结构改革的必然深化,也符合国际惯例。
从产权改革到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曲阳医院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将不同组织的技术优势和经营优势结合起来,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更为重要的是,在政策缺位的情况下,曲阳医院的探索将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其他医院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要兼顾社会公平与效率,今天大部分医院的改革致力于解决效率问题,而忽视社会公平,曲阳医院的改革也不能例外。另外,当我们认为产权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某类问题时,目标却并不一定实现,许多细节性问题仍然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比如曲阳医院院长中缺乏经营专家就可能对其经营战略产生不利影响。
刘毅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教研室主任
“民办国营”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国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是热门话题,各地都在进行积极的改革尝试,如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拍卖转让、租赁或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部分学术界专家甚至把我国国有医院的低效、亏损归因于国有医院的产权不明确,导致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似乎如果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医院在竞争面前就只有“束手待毙”,而且预言在加入“WTO”,民营医院进入市场后,我国现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在此形式下,甚至某些乡镇卫生院也一卖了之,似乎这是提高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效率的灵丹妙药。上海曲阳医院从国办国营到民办民营,再到民办国营的过程应该说也是一种“理性回归”。
其实上海曲阳医院面临的问题是我国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国有医疗机构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民营医院在“夹缝中”生存。民营医院目前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技术力量薄弱,部分医院采取高薪聘请大医院的退休人员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或招聘年轻的毕业生从事基础工作,但多数民营医院缺乏年富力强的中层技术人才。由于人才的流动,民营医院也不愿意花钱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力量。另外就是资金不足,多数民营医院规模较小,无法有足够资金投入。再有就是民营医院普遍缺乏公信力,人们对民营医院缺乏信任,虽然人们一方面在抱怨国有医院看病贵,但有了病多数人还是首选国有医院,这是国有医院长期的技术水平和形象的沉淀。曲阳医院从国办国营到民办民营后,国泰公司注入了资金用于医院全面翻新改造和医疗设备引进等,但仍然存在民营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技术力量和形象问题。因此,从民办民营再到民办国营,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技术力量和品牌来提升自己医疗品牌和服务能力,实际就是理性的选择。
我们暂且不去争论是股份制好或拍卖转让好,是民办管理公司托管国有医院好或是国资企业托管民办医院好,因为每个医院可能面临的情景不一样,但曲阳医院的理性选择,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医疗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有不同的特点,解决医院管理的效率问题,国有医院并非一卖就灵、一“民”就行。自身内功的建设,如医院在市场的良好定位、服务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与形象仍然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
李跃平 福建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社会医学系主任
要发挥卫生管理专家的作用
本案例主要说明两个问题:
1.关于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针对公立医疗机构,极少涉及民营医疗机构。随着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的逐步加快,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政策的逐渐明朗以及国家对民营医疗机构政策扶持的加大,民营医疗机构得到了较快发展。
公立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中最矛盾的问题就是产权不明晰,因此“管办分离”的架构不能完全实现。而民营医疗机构的产权比较明晰,更有利于推行体制改革,不管是哪种资本进入民营医疗机构,都能明确医疗机构“所有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角色。国有资产进入民营医疗机构,实现“民办国营”,既是对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一种资金支持,更是对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
医院投资公司是实现医疗机构管办分离的最佳形式,这种形式,不管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还是对民营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均都适用,因为它能造就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医院管理队伍,对调节激烈竞争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2.科研院校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的问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医院营销等方向),不少院校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均为一流的管理专家,但现在缺少一种机制让这些专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享有卫生技术、管理水平和品牌优势,但这些医院同其他医疗机构一样,也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还存在床位紧张、医生负荷过重等结构性问题。高等院校组建医院管理公司或投资公司,对于融资、输出医院管理和缓解结构性短缺具有重要作用。曲阳医院的实践对上述两个问题作了最好诠释,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