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首页 > 美迪医讯 > 新医改引爆CT市场  

新医改引爆CT市场

【 2013-04-28 发布 】 美迪医讯
美迪网领先的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

在十余年前的2001年根据收集到的14个省的CT装机数据对中国CT市场做了统计分析,并按照床位在100及以上的医院才能装备CT的标准预测中国CT的极限容量是8000台(2000年100张级以上床位的医院数为7548家)。但近期看到有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CT装机总量已经达到11242台,远远超出了笔者当年预测的极限值,超出数量竟多达3100多台,这不免让笔者想探究其中的缘由。经过分析,笔者认为是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引爆了CT市场,“新医改”是推动CT市场高速增长,使现在的CT装机量大大超出早期预测的主要原因。

2001年CT装机总量还仅有4760台,2005年的装机量也不过约有7400台,而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光2009年和2010年两年CT装机总量就净增了2133台,CT的年销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启动当年便较上一年增长了10.5%,启动的第二年2010年更是较上一年2009年增长了28.4%,足见“新医改”对CT市场增长的推动力之巨大。

那么“新医改”为什么会对CT市场有如此巨大的“正能量”呢?

笔者认为,“新医改”实施4年来,实施的与CT市场密切相关的新政主要有:第一,扩大了医保和新农合覆盖范围并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第二,对基层医疗机构给予直接的资金扶持,助其改善硬件设施;第三,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使其数量明显增加。正是这三大新政推动了CT市场的高速增长。

医保、新农合的实施,大大释放了医疗需求,推高了CT的市场需求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城乡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2.6亿人。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7亿人和1.95亿人。新农合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参合率达到96%,人均筹资水平从“十五”末的30元提高到156元(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新农合覆盖率超95%,人均筹资已达290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医保和新农合的实施,使得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更广了,保障水平也更高了,这无疑会大大释放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强劲的医疗服务需求会直接拉动临床检查的需求,从而带动医院对检查设备的需求,同时使得医院的收入大幅增长。

近年来,大医院的日CT扫描人数不断攀升,有的已经达到日均800人,其原来的CT数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临床检查量的需求,不得不不断增添新CT,有的大医院的CT装机量甚至已经达到8、9台。目前,县医院的日CT扫描人数一般也已达到50-80人,有的已经达到120人,原有的单层CT或双层CT的效率也已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更换扫描效率更高的CT,如16层、64层等CT。临床检查数量的猛增,肯定会导致对临床检查设备如CT需求的大幅增加。

近几年,医院年收入的大跃进也让我们惊叹不已,大医院的年收入由过去的几亿,提高到现在的十几亿、二十多亿、三十多亿,县医院由原来的小几千万提高到现在的一个亿、两个亿,以某一县医院为例,其2009年的年收入还只有3600万元,而到了2012年,其年收入就已经达到1亿元了。“新医改”后,医院的年收入大幅提升,每年都在20%以上,2010年更是增长了78%,可谓突飞猛进。医院收入的快速增长,不仅增强了医院增添、更换CT的愿望,也为增添、更新CT创造了条件。于是我们看到大医院在不断增加CT,县医院加快了CT更新换代的步伐,CT的使用周期由原来的10-15年已经缩短到现在的7-12年。

总之,无论是新增还是加快更新,都会大幅增加CT的市场需求。

国家大量投资直接带动了CT市场的高速增长

“新医改”方案推出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央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603.7亿元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数据显示,2012年,中央财政共投入243亿元用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县中心医院、县中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其服务能力。目前,全国2,200所县中心医院已经基本实现达到二甲医院标准的目标。全国1,960所中医院获得了200万元的投资(其中的146所市级中医院,每家获得投资400万元)。国家的大量投资主要用于医疗设备的填平补齐。经过40年的临床应用,CT的临床价值已经被广泛认可,CT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必不可少的“常规”设备,填平补齐首先考虑的“大件”就是CT,即CT市场是直接获益者。对于县中心医院而言,虽然国家的投资对其购买CT尚显不足,但毕竟可以助其完成CT更新,对于中医院来说,国家的投入已经可以让其买得起一台双层CT了。

医院数量和床位数的增加,加大了CT的市场需求

“新医改”后的第三年2011年较“新医改”前的2008年医院的数量和床位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医院数量增加了2200多家,在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政策的推动下,民营医院更是增加了3000多家,床位数增加了80多万张。医院数量和床位数的增加,自然会加大CT的市场需求。

笔者十余年前将医疗机构配置CT的门槛定位在床位100张及以上的医院(现今《浙江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中CT配置的基本要求仍然如此)。“新医改”后的第三年2011年较“新医改”前的2008年100张及以上床位的医院的数量增加了850多家,按上述配置门槛,因此增加的CT需求就应该有850多台。

显然,上述CT配置门槛已经过时了,过高了,毕竟时过境迁了,“新医改”实施了。2010年100张及以上的医院数为8524,如果继续按原来的门槛计算,2010年CT的装机量只能在8500台左右,但实际上却达到了11242台,是1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数的1.3倍,说明100张床以下的医院已有大量装机,装机数量达2700多台。

按照医院级别来分析,假设三甲医院平均装备3台CT,其他医院装备1台CT,CT装备到一甲级医院,不同级别医院数量按卫生部统计的2010年的医院级别数量计算,则2010年CT的装机量应该是11600台,与有关统计报告给出的数据11242台十分接近,因此完全可以说,CT不仅已经装备到了一甲级医院,而且该级别医院CT装备已经接近全部完成,这一点从实际CT装机客户也能得到证实。

更加丰富宽松的融资方式,助力“新医改”推动CT市场增长

近年来,很多医院都在负债发展,医院收入虽然增加了,但在医院大兴土木、大量采购医疗设备的今天,钱永远不够用,因此医院在购买CT等大型医疗设备时很多是用分期付款、融资租赁等方式完成的,这些丰富多样的融资方式使得暂时无力一次性付款购买CT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医院可以通过上述融资方式提前用上设备、用上更先进的设备,医院可以边发展边还款,即所谓的“借鸡生蛋”。现在融资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他们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融资门槛越来越低,有的年收入较低的民营医院也能做融资租赁,零首付的融资条件也是司空见惯,分期付款的条件也日益宽松。日益丰富且条件宽松的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新医改”背景下CT等大型医疗设备市场增长的助长剂。

“新医改”能否继续推动CT市场的快速增长?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13年医改路线图,2013年,新农合实际报销比力争比2012年的50%左右提高5个百分点,全国人均筹资要达到340元左右,其中各级政府补助增加到人均280元,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由此可以推测,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持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各级医疗机构对CT仍将保持较为旺盛的需求。

市场是由增量市场和更新换代市场组成的,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这两个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状况。

增量市场包括空白增量市场和规模扩张带来的增量市场。因为“新医改”实施4年来,县及县以上医院、县中医院经过填平补齐,CT已经基本装备完毕,这个层面的医院基本不存在空白增量市场,未来的空白增量市场只能是较大的乡镇卫生院和新建的民营医院的市场。

我们先看乡镇卫生院的潜在市场。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将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提高乡卫生机构设备配备水平。目前仅有发达地区的较大规模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CT,相信,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镇卫生院也会有较大的发展,更多的乡镇卫生院能够配备CT,这一定会带来CT市场的增量。按照卫生部2010年的数据,50-99张床的乡镇卫生院数量为4637家,按照2008-2011年乡镇卫生院床位数的复合增长率6.6%计算,最长需要11年,其床位数将全部达到100张级以上,按照CT装机量是床位数为100张及以上医院数量的1.3倍计算,未来11年乡镇卫生院将配置6000多台CT,平均每年的数量约为550台,这550台即是乡镇卫生院带来的CT市场增量。从现有的CT机型看,乡镇卫生院配置的CT也只能是中低端CT,如双层和16层CT。

我们再看看民营医院的潜在市常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13年医改路线图,卫生部将继续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实现每年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增加2-3个百分点,到2015年占20%以上的目标。如果均以2011年卫生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粗略计算(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民营医院床位数的平均数约为55张,且民营医院的增长更多的表现在医院数量上,而在医院规模上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到2015年民营医院的数量要达到约14700家,较2011年要增加约6300家,按3年计算,每年约平均增加2100家,按照卫生部2010年数据,民营医院床位数在100及以上的医院所占的比例约为12%,如果按照CT装机量是床位数为100张及以上医院数量的1.3倍计算,则每年可以带来约330台CT的增量。当然,由于民营医院资金实力有一定的局限,一般采购的CT与乡镇卫生院相似,同样为中低端产品。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假设目前公立医院高速扩张的势头能够得到遏制,则因其扩张带来的CT的增量将不会太大,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如果遏制的效果不理想,则该增量是不能忽略的。

更新换代市场主要集中在县以上医院、县医院及县中医院,近几年,这些医院的CT从原来的二手CT、单层、双层、16层,更新换代为现在的16层、64层、128层,甚至256层。按照使用8年开始更新来计算,本轮更新换代应该是2004年及以前的CT,按照有关统计报告给出的数据,2004年及以前的装机量约占总装机量的54.4%,即约为6100台,假设本轮更新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60%,余下的40%即2440台估计在未来的三年内完成,则每年约有800台更新换代的销量。

据以上粗略的估算,未来三年每年CT的销量约为1680台左右,其中中低端产品(总量净增的量)约880台,中高端(更新换代的量)约800台,占比分别为52%和48%。

根据上述推算,未来三年CT的年均销量较2012年的销量增长约5%,而总装机量则以每年约880台的速度增长,增长率约为7.8%。“新医改”仍将继续推动CT市场的稳步增长。

“新医改”给国产CT厂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CT的市场规模以2010年的销量并按分销价进行估算,中国CT的年市场规模是40亿元左右,国产品牌CT可能达到的规模约7亿元,按销售额计算的占比为17.5%左右,估算CT达到饱和的时间及极限保有量当医疗保障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民营医院床位数量占比接近50%,医疗机构数量和床位数增长趋缓时,CT的装机量即达到饱和,之后的CT市场将以更新换代市场为主。

按照2011年的数据,民营医院床位数占比达到50%时民营医院的床位数也需达到324万张(假设公立医院的床位数不变,事实上会有增加),参照上边的分析,仍然按照每家民营医院的床位平均为55张计算,则还需增加5.9万家民营医院,如果仍按照民营医院每年增加2100家计算,则还需约28年时间,也就说,中国CT达到饱和的时间还需要近30年。

若仍按照上述估算方法,增加的这些民营医院还至少需要增加9200台CT,若仍按乡镇卫生院每年增加550台需求计算,30年乡镇卫生院需要净增加16500台CT,则未来30年CT净增量约为26000台,届时中国CT总装机量将达到约37000台,即未来30年CT的极限保有量约是37000台。

如果参照2006年日本每百万人口CT拥有量为98台计算,中国CT的装机量至少应该在130000台,较上述估算高出近100000台。

当然,以上的极限保有量仅仅是非常概略地估算的结果,只能看做是行业中长期发展的一种趋势,实际情况会受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正像笔者十余年前不能预测会有“新医改”的政策实施,并给行业带来重大影响一样。

国产品牌CT的机遇

根据上述分析,仅就目前而言,国产品牌按销售额计算就应该拥有17%多的市场份额空间,何况按照上述估算,中国CT市场仍会有近30年、净增量约26000台的增长空间,其中50%多的增量是中低端产品,而中低端产品恰恰是国产品牌所覆盖的产品范围,因此可以说,国产品牌不仅现在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空间,且有较大上升空间。

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必须确立一批有利于民族健康产业的重大专项,卫生部计划设立210个项目基金,其中10个项目用于资助大型医用设备研制,每个项目3亿元左右。另外,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正联手研究制定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和技术改造专项”,整个专项扶持资金为15亿元,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从以上的规划中足以看出,国家对于国产大型医疗设备扶持的决心之大、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产CT必将受益匪浅。

正是看到了现有的市场空间、未来的发展空间及国家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扶持政策,国内很多企业都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都跃跃欲试正在或准备进入CT市场,据说联影、TCL、迈瑞、鑫高益等公司就位列其中。

进入门槛很高,绝对需要很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不仅研发、生产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市场推广和销售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进入CT市场一定要有长期投资的思想准备,由于技术复杂,且必须有系列产品才能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因此产品的研发周期不会很短,由于目前市场品牌集中度较高(进口品牌GE、西门子、飞利浦、东芝,国产品牌东软),市场分割趋于稳定,新品牌切入、建立的周期也会比较长。新进入者一定要有充分的资金和思想准备。


国产品牌CT面临的挑战

(1)技术跟踪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由于起步较晚,实力较弱,国产品牌CT一直以来都是技术的跟随者。在高端方向,CT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扫描速度进一步提高,甚至达到0.2秒/圈,机械旋转方式提高速度是有极限的,将来只能通过电子束CT的扫描方式来提高扫描速度;探测器进一步加宽,提高动态性能,最终变成动态平板探测器。机械方式提高扫描速度,国产品牌受到国内的机械加工水平的限制,电子束CT的技术目前仅有GE有,国产品牌肯定没有。国产品牌CT的固体探测器一直以来都是外购的,即国产品牌没有固体探测器的技术,更谈不上平板CT探测器技术了。除此之外,大热容量CT球管、大功率高压发生器等技术,国产品牌也不掌握,因此,国产品牌在高端CT发展方向上,其技术跟踪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中低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虽然中低端市场未来的市场潜力较大,但市场竞争会日趋白热化。进口品牌厂商正是看到了中低端市场的较大潜力,才纷纷调整战略,不遗余力地加大中低端市场的营销力度,抢占中低端市场的。GE从来都是市场的先知先觉并率先行动者,面对中低端市场的诱人蛋糕,GE一方面快速调整中低端的产品线以适应中低端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的营销队伍覆盖中低端市场,西门子、飞利浦也不甘屈居人后,纷纷效仿,一时间,中低端市场狼烟四起,国产品牌的客户层面在进口品牌无情地挤压下,被向更低端压缩,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的比例大幅上升(去年东软推出64层CT后,这种局面有所改观),而且不得不更多地使用分期付款等所谓的灵活的销售方式去竞争,虽然销量有较大提升,但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利润率、现金流等都受到影响,回款风险也较大,质和量一直以来都是国产品牌需要努力平衡的问题。

虽然融资租赁已经被医院广泛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厂家的现金流的压力,但由于国产品牌的客户层面偏低,很多不满足融资租赁的门槛要求,尽管门槛已经越来越低,因此国产品牌就只能通过企业自己给客户进行分期付款来实现销售,换言之,国产品牌还没有借上融资租赁的力。

另外,中低端市场的充分竞争,势必引起价格的降低,而原材料、人工成本等却在上升,国产品牌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目前国产品牌主要是东软,未来肯定会再有几家国产CT出现,因为新的国产品牌的产品肯定仍会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且由于品牌等方面的劣势,一定会使用更加灵活的销售手段,相信届时中低端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惨烈。

未来可能对CT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新医改”刚刚发布之初,笔者曾经认为“新医改”对大型医疗设备市场是“利空”,现在回过头来看,笔者的认识确实有失偏颇,之所以出现原来的认识与现在的现实的巨大反差,原因是,一方面,笔者对医保、新农合对医疗需求的释放作用及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认识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笔者认为的“新医改”中对大型医疗设备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的政策至今尚未落实到位,如“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收费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适当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等等。如果上述政策落实到位,则肯定会抑制大型医疗设备市场的需求。但事实是,目前,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的资金主要依靠医院自筹,尤其是购买价值较高的设备,政府的投资明显不足,只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由于资金是医院自筹,卫生主管部门对于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的控制就显得苍白无力。公立医院近几年扩张速度非常之快,资产负债率明显提高,可见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还是一句空话。按病种收费还在探索中,尚未全面推开,影响有限。大型设备的检查价格确实有所下降,但由于仍有较大利润空间,医院为保证收入,大检查处方、重复检查屡见不鲜。

可见,政策落实的次序和力度,都会对相关市场产生影响,有关人员不仅需要研究政策本身,更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落实的次序和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仍有与上述相似的、不利于CT市场的政策,需要业内人士根据其落实的次序和力度来判断市场趋势,早做预案,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要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未来,将着力控制大型公立医院单体规模扩张”,该政策若能落实到位,一定会减少中高端CT的需求。

“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和疾病临床路径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由于费用的限制,大检查处方、重复检查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CT检查的需求将会下降,同样会减少CT的市场需求。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管办分开”。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其中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推行“管办分离”,即成立专门的医院管理机构,建立理事会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医院进行管理。此时对医院的考核将是多维度的,医院的收入水平只是考核项目中的一个指标,对院长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产生较大的压力,这样就可以减少医院“创收”的冲动,自然可以降低CT等大型设备的检查频度,降低CT的市场需求。

一个区域成立了专门的医院管理机构,就有条件实施多年来一直在喊,但一直未能实现的“集中采购”。如果实施“集中采购”,则厂家的营销模式、营销队伍、价格策略等都需要进行调整,“集中采购”力度越大,对厂家的影响就越大,而且对较弱的品牌影响最大。“集中采购”后,大型医疗设备的价格会下降。目前总后的集中采购招标的价格就远低于市场价格,总后CT的集中采购招标也从来没有看到国产品牌中标的情况。

实行“管办分离”、“集中采购”后的院长的权利,包括采购大型设备的权利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不会像现在这样完全由院长一个人决策,此时院长采购大型设备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进一步落实价格、大型设备配置等方面政策”。如果进一步降低CT的检查价格,甚至达到CT检查无利可图的地步,则势必影响医院采购CT的积极性。如果真能严格实施阶梯配置规定,则中高端CT的需求会得到抑制。现在已经有个别的县医院采购价值2500多万元的256层CT了,这显然是资源的极大浪费,256层CT的优势是心脏检查,多数县医院的医生可能连其英文操作界面还不能完全弄懂,怎么能指望其做好复杂的心脏检查呢?退一步讲,即使能检查,县医院也做不了心脏治疗,患者还得转诊去大医院。

“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目前,公立医院都在举债发展,有的医院的负债率高得惊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和银监会于2012年10月下发了《关于严格限制县级公立医院举借新债的紧急通知》,该通知要求银行金融机构不得再向县级公立医院发新债。如果此举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尤其是该政策也同时适用于融资租赁公司,则对CT市场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没有了资金支持,也会遏制盲目购买高端CT。

综上所述,“新医改”引爆了CT市场,使其快速增长,并将继续推动其发展。“新医改”为国产品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和进入机遇,机不可失!

本文关键字: 新医改 基层医疗 CT扫描 
收藏本文到: Google书签 Digg Live Bookmark Yahoo书签 Faceboo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和讯网摘 POCO网摘 QQ书签

  《美迪医讯》欢迎您参与新闻投稿,业务咨询: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

我要评论:《新医改引爆CT市场》
匿名发表 我的名字: Email: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更多关于 新医改 基层医疗 CT扫描  的新闻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美迪医疗网业务咨询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沪ICP备14001091号-8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消防排烟风机 华创商务网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美迪医疗网产品咨询 本QQ仅咨询广告和会员业务,不咨询产品和药品等业务美迪医疗网推广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