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之下,医院集团化在2005年又一次掀动了波澜
1月 14日,青岛市人民医院“嫁”入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
3月18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宝钢医院、崇明堡镇人民医院联合组建了“上海新华医院集团”。
5月10日,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建邺医院、玄武医院、六合区中医院、溧水县人民医院、高淳县人民医院等10家二级医院与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成立医院集团。
5月19日,由原中铁建总医院改造并更名的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正式挂牌投入运营,北京朝阳医院正式迈开了集团化运营的步伐。
7月30日,由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组成的鼓楼医院集团举行隆重揭牌仪式。在经历了近9年的磨合期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终于实现了从“松散型”到“紧密型”的跨越。
8月上旬,北京同仁医疗产业集团传出消息,该集团正拟重组海南农垦局下属一家三级企业医院。与此同时,上海仁济医院管理公司也透露出了正与北京一家二级医院洽淡托管业务的消息。
2005年10月28 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吞并原福建炼油厂医院。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医院集团化的风暴在2005年愈演愈烈?
企业医院剥离的良机
长期以来,众多大型公立医院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技术优势无法充分发挥,而企业医院的剥离,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扩张良机。
“朝阳医院此次扩张正是在‘国家卫生体制改革和国有大型企业主辅分离、增加国有企业活力’的形势下,抓住了机会。”北京市朝阳医院副院长张黎明说道。
正是在企业医院剥离的大背景下,2004年12月31日,原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属中铁建总医院被无偿划入北京朝阳医院,产权归朝阳医院所有。“医院的扩张应该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政府对区域规划以及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因,也有医院自身为优化资源利用资源而寻求发展的原因。”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潘习龙教授认为,公立医院合并企业医院,尤其是完成了产权重组的合并是有利于医院发展的。
北京朝阳医院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作为一所集教、研、防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朝阳医院地处北京市CBD地带,受地理位置和发展空间的限制,医疗技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于是,原中铁建总医院被纳入了朝阳医院向外扩张的视野里。
“接收中铁建总医院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空间。”张黎明说,“朝阳医院是一个不错的品牌,我们有很多优势学科,但由于医疗环境条件所限,根本发挥不出来,大量优秀技术人才没有施展空间。另外,原有的医疗服务条件,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朝阳医院看病就医的需求,我们有一群技术十分过硬的专家队伍,但是在有限医疗条件的制约下,这些专家很难得以充分的发挥,大大浪费了医疗资源。”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都十分欢迎这个模式。”福建炼油厂医院院长黄美聪介绍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们医院是当地最好的医院,是老大,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技术力量成了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原有的老大位置已被其他医疗机构所替代。因此,通过这次合并,医院的医务人员将依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资源进行技术提升。
一方面是大型公立医院的技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是被企业剥离后的医院前景堪忧,于是,在今后几年内,企业医院剥离给大型公立医院的集团化扩张提供了最完备的条件,而像朝阳医院兼并中铁建总医院这样的故事将会成为公立医院扩张浪潮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
我们也许不应该单纯地把医院的扩张看做是医院的自我行为。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要快速放大优质资源的供给”,这无疑给强势医院的扩张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表明了在全国卫生资源短缺的状况下,政府希望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优势卫生资源迅速向全国扩展。
在政府不断提供政策导向支持的今天,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也给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张创造了不断趋于成熟的市场条件。为了拓宽医疗市场的份额,一些大型公立医院采取兼并、托管、收购等形式不断向基层扩张,而基层医院因为资金、技术、设备等问题,市场逐步萎缩,生存艰难,也不得不向大医院“暗送秋波”,这无形当中就为大型医院的扩张创造了条件。
“就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状况看,目前医院的扩张时机更成熟,环境更好一些,更有条件。”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琚文胜认为,医疗行业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推动了医院集团化的步伐。
“医疗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为大型医院的集团化扩张创造了条件。”琚文胜指出,大医院有很多的优势资源,在目前二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是很难实现的。而目前大医院的竞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在就医需求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无疑刺激了医院的集团化扩张冲动。
其实,无论是医院主体规模上的放大,还是集团化的扩张,从发展的角度看目的都有共同之处。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持续紧张的就医压力,调整优化学科发展,充分发挥医院原有的优势资源,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以及医院的品牌效应,使有效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近些年城市迅速发展,许多新区医疗资源严重短缺,这些不均衡性为资源重组留下了很大空间。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一批小医院步履维艰,为资源重组提供了机遇。如果说,国有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张是一种冲动,那么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竞争不断深入的今天,产生这种冲动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中国医疗市场目前的状况是,未形成病人转诊制度,保险制度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医院和区域性的大医院病人爆满,人才过剩,所以就想做大、扩张。”一位专家指出大型公立医院的集团化正是顺应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