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临床报道 > 正文 |
支架置入远期失败原因分析非靶病变事件占多数 【 2005-05-22 发布 】 临床报道
美国伯灵顿哈佛临床研究所 Cutlip等报告,在低危临床试验人群中,与非靶病变处疾病进展相关的事件发生率决定患者支架置入后1年以上的临床转归,支架病变本身相对稳定。(Circulation 2004,110∶1226) 支架置入术后的第1年,临床失败主要由操作并发症以及再狭窄所致,但随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因素以及疾病进展导致的后期失败还不清楚。 该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支架置入后5年内的再狭窄及其他导致疾病进展事件的危险及预测因素。研究者对第二代冠脉支架的3个随机试验(ASCENT、NIRVANA及SMART )和1个非随机登记试验(AVE GFX stent)中的1228例行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了观察,随访期为5年。 临床事件包括死亡、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及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接受住院治疗,将临床事件分为因靶支架处病损引起或其他不同部位的病变(可以在靶冠脉或其他冠脉血管)引起,并进一步分类为由操作、再狭窄或非再狭窄引起。 结果显示,在支架置入后的第1年期间,靶病变处事件的危险率为18.3%,非靶病变处为12.4%。第1年以后,平均年靶病变事件危险率为1.7%,而非靶病变事件危险为6.3%。到第5年为止,20.3%患者发生再狭窄事件,37.9%患者发生30天的操作并发症或后期非再狭窄事件,其中11.4%的患者也发生再狭窄事件。因此,联合累计事件发生率为46.4%, 在第1年期间,患者的临床转归取决于操作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心梗和超过30天靶病变再狭窄的再次血运重建。在随后的4年期间,很少发生靶病变处事件,而以非靶病变事件为主。 另外,糖尿病和多支血管疾病均与再狭窄和非再狭窄事件危险增加呈独立相关。 研究者认为,该研究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及长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阻止靶病变以外的其他部位的疾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
更多关于 支架置入 的新闻
《上海医疗器械批发》产品推荐
|
合作支持: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家用护理器械商城 |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 | 医学装备协会 |
刊登广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代理商加盟 | 关于美迪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把美迪网放进收藏夹 把美迪医疗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给美迪医疗网留言
美迪医疗网广告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产品咨询业务联系:021-51601230 传真:021-56532303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经营性-2009-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29 ![]() ![]() ![]() 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书:(沪)-非经营性-2023-0081 |